【人物】母佑會郭明英發願廿五年 修道生活學會聽命與交託
「聽命願最大的挑戰是要我當上校長一職。」本年慶祝發願廿五年的母佑會郭明英修女,三年前長上派遣她履任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的校長,這份聽命卻令她深刻體會對天主的信靠,「尤其當我在工作上感到乏力、孤單、束手無策時,惟一可以做的便是祈禱」。
郭明英修女在家中排行第五,上有兩兄兩姊,大姊患有小兒麻痹症,她與二姊同在聖母書院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就讀。她在中學慕道, 卻因母親反對而擱置領洗,中五畢業後修讀一年秘書課程,十八歲那年在聖母書院任職實驗室技術員,十九歲領洗,雖然這次母親允許她信教, 卻表明:可以領洗,但不可以做修女。「當年我也沒有修道念頭,現在回想母親的話有如是先知的般應驗了」。
選擇修道也能關顧家人
郭明英在學校工作同時也是舊生會會長,每次郵寄通訊,總是要通宵達旦地處理文件,有次她如常白天在校內工作,晚上聯同舊生處理舊生會工作時,當她抬頭望到在學校頂層的修院便心想:「其實我與樓上的修女沒有兩樣,一直在做教會的事,遂開始萌生修道念頭:我可否以母佑會修女的身分過一生?」
工作五年後,郭明英於一九八七年加入母佑會,然而最難的莫過於要讓母親接納這決定, 「我五月入會,二月才與母親提及修道」,母親聽後一直哭個不停,更認為女兒「信主不用信得那麼瘋狂」。
當然她的母親極力反對,要接納並不易,郭修女嘗試讓母親明白女兒並沒有離開她:每逢節日定會早些回家探望母親;當母親生病住院時, 每天也到醫院照料,又預先在修院翻熱飯餸湯水探病,「媽媽慢慢感到我對她的關懷,儘管未能與她同住,但也沒有離開她」。至郭修女於二○○○年宣發永願,母親主動要求觀禮,此時其母才真正接納她修道。
郭明英一九九三年發初願後,在聖母小學教聖經,並在香港公開大學取得電腦學位,九七年轉到聖母書院教授電腦科,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教育文憑(主修電腦),後再進修輔導課程。二○○四年,她奉派到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擔任宗教主任,期間在中大修讀宗教研究碩士,至二○一五學年在該校擔任校長。
真正體會聽命的意義
從事青年牧民服務二十多年的她,樂見與青年一起的時光,「我記得時任會長的廖敏慧修女問我:『如果可以給你選擇,你想當上校長還是青年牧民工作者?』她還未問完,我已回答: 當然是青年牧民工作者,我那麼喜歡與青年一起!」即使她最後仍是要擔任校長,也沒想過要放下青年牧民工作,至今仍負責慈青的事務。
第四年當校長,她說要與不同的持分者:學生、家長、教師、工友、教育局等合作,當處理學校行政,人事管理,或回應教育政策時,為她都是全新的任務,「每個決定也會祈求天主給我恩寵,讓我知道怎樣作決定」。
制定校本方案時,郭修女希望在校內帶出宗教氛圍及信仰培育。過去她把宗教培育加入學校發展計劃:即使是修道生活也可以是生涯規劃的選擇,為有信仰的學生,可以考慮成為修道人、傳道員或女牧師,「鼓勵女生從宗教信仰作思考,成為自身的生涯規劃或事業的主線」。
既是修女 亦是校長
穿上修道白衣在校內工作,修女的身份成為學校的重要標記。郭修女說不論是教學或推動宗教培育,以至現在擔任校長,當學生見到修女自然有一份信任,感覺份外親切,學生也樂意與她分享,她亦樂於與青年同行。
「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四13)這話支持她面對任何挑戰,「當遇上難以控制的事情,轉換服務崗位,或人事問題等,我也學會依賴天主,相信祂會加強我的力量」。她認為人一無所能,深信改變人心只有天主,亦明白到「天主是忠信的,他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格前十13)(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