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捨得」

期數
3899
刊登日期
2018.11.09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1 月 11 日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上主有話傳於厄里亞說: 你起身往漆冬匝爾法特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列上十七9)即使那位窮寡婦知道厄里亞是天主的人,但要她在幾乎一無所有、面對死亡威脅時,仍然肯從自己和她兒子的飢饉中, 先去照顧一個與他們毫無關連的陌生人,實在是令人震驚的信靠、廣濶的胸懷。一個人能看到生命並非一條死路、信仰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奇蹟就會發生。今天福音中所說的經師和窮寡婦, 一個喜歡嘩衆取寵,另一個默默地將自己的生命託付於上主手中,都值得我們深思,甚麼是信仰,甚麼是一塲「騷」。

運輸署最近宣布,明年初將實施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這項計劃肯定需要大量行政工作、設置辦事處、開發資訊科技系統、增聘人手處理數以十萬甚至百萬計的申請,這是做「騷」,還是想真心幫助受著生活壓力的大衆? 一位居住新界轉折地區的家庭主婦,需要的多是買菜、接送小孩的短程客;大部份的長者每月交通費,鮮有機會超過四百元。別以為小市民都是抱著多搭乘多取津貼就會有一窩蜂的瘋狂。誰會為「賺盡」政府的津貼而無聊地去多坐幾程車? 政府予其雷聲大、雨點小,新津貼計劃下,所給予市民的,只是一個飯盒的價值,會不會直接減費更簡單了當? 

中國人常用的兩個字:「捨得」,實在太有意思了。這兩字本來是矛盾的,捨棄後如何可以再得回來?然而正是能捨才能得。你捐了血,有人得了生命;你捨掉吸煙與酗酒,得回了健康; 你捨棄了某些恩怨情仇與恨毒,得到心靈的平安。為政者或許也可以從這角度想一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