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地緣與遷徙

期數
3902
刊登日期
2018.11.30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02 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有說最初的人類是在非洲開始活躍的,人類學家甚至可推算出最初始意義的人群如何遷徙到全球各個角落的大致路線和時間表。至於後來成型的諸大族群, 如何於距今五千年前後那段由舊石器進化到新石器時代的日子裡,在各地聚落和爭奪地盤,若你熟悉考古學和古典文獻學對遠古傳說的爬梳,雖不能瞭如指掌,起碼能想像出個大概,大遷徙便是常見場景。這些人口的大挪動沉澱下來,族群才有較固定的勢力範圍。但自古有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贏政自稱始皇,繼位的兒子稱二世,以為可世世無窮,未免一廂情願。花無百日香,人無千日好,亦可套用到族群的世居之地可頻頻易手。人非大自然的主人,某群人能長期佔據某地,只是武力和地緣政治搏奕的結果。沒有誰可說這塊地「自古以來」就是我的,因為說到底,若追本溯源,某地的歸屬常不過出於祖宗的巧取豪奪。染指過的人群誰都可持曾經擁有為理由,去強調某地屬於自己。文明沒有消除紛爭, 只是主張君子動口不動手而已。

人群為何要移動?最大的誘因不外是趨吉避凶,想日子過得好點。為拳頭就是公理的原始文明, 主動的族群移動必夾雜著擄掠、奴役和霸佔;被動的遷徙則多半是逃避天災人禍。人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更可把動機理念化,甚至充滿浪漫色彩,使之波瀾壯闊可歌可泣:亞巴郎引領以色列子民離開兩河流域到應許之地,猶太人在梅瑟率領下出埃及在曠野流轉四十年,日耳曼人南遷造成羅馬帝國覆滅,蒙古人西進改變了中古歐洲版圖;而哥倫布以降的新大陸探險, 不但給美洲帶來災難也帶來機遇, 並改變了歐洲的地緣政治,使世界貿易的重鎮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轉移,連「宗教改革」的背景,亦不過是在這新形勢下,開始財大氣粗的北歐和英倫諸侯試著向統治日久的南歐拉丁文化威權挑戰…… 超級大遷徙常以族群為背景。從社會學觀點看,族群是想像中的共同體。人們根深蒂固的國族觀念, 無非是對某共同體的認同,但這共同體非天造地設,歸根到底出於人們的想像, 且有個形成過程,經千百年群體中人的心靈或現實需要沉澱而成。這是一把雙刃劍,可造成萬眾一心成全美善,亦可讓政客搧風點火為禍人間,太得意忘形時,說不定還會替自身帶來滅頂之災。希特勒和納粹那套不可一世的族群叫囂和第三帝國的崛起之夢無疑是最佳研究範本。

盲目的族群亢奮有時不過是一個個卑微的「我」在現實中找不到舒展機會時,團抱在一起圍爐取暖引發的無限膨脹。人都愛以「我」為中心,但若世人皆如是,便沒有誰的「我」神聖不可侵犯。若溯本尋源,每個人,包括最「壯懷激烈」的希特勒,誰敢保證自家身上的基因全來自某個想像中的偉大種族?老話說「我們天天不絕於耳的,也許就是最不懂的」。林林總總的意識形態標籤近百年給愈說愈「神妙直到秋毫巔」,其實也愈說愈糊塗。如果你無心混水摸魚,也不甘給人愚弄,是否該沉下心來, 理清許多時髦話語的來龍去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