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場所改為俗世用途? 教宗指不應令信友反感

期數
3903
刊登日期
2018.12.07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09 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 教宗方濟各最近致函「將敬禮場所改為俗世用途」研討會與會者,強調「透過敬禮專用的環境與物品,信友共同感受到某個印記的永垂不朽,即使這些環境與物品不再用於恭敬天主,印記仍不會消失」。

聖座文化委員會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和意大利主教團的協助下,於十一月在意大利舉辦研討會,題為「天主不再居住於此?將敬禮場所改為俗世用途,並與教會文化財產一同管理」。

會議上,聖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西樞機向與會者宣讀教宗的信函,教宗闡明團體對敬禮場所的共同感受。

教宗寫道:「教會的文化財產見證了團體世世代代的信仰,因此它們以獨樹一幟的方法成為福傳的工具,與一般用來宣講、講道和講授要理的工具並列。」

教宗寫道:「然而,即使不再將它們用於天主子民的日常生活,仍能保存它們最初的意涵,尤其是透過正確的博物館陳列方式,不將它們視為單純的藝術史文獻,而是幾乎賦予它們新生命,讓它們能繼續為教會的傳教使命效勞。」

若正確陳列文物  能為傳教使命服務

教宗指出教會深知,「許多不久前必不可少的聖堂,由於信友和聖職人員短缺的緣故,或是出於城鄉人口流動的原因,其必要性已不復存在。教會毫不焦慮地接受這個改變,視之為敦促我們省思並加以調適的時代記號」。

教宗引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重申時間勝於空間的原則,他寫道:「把優先地位給予時間意味著重視過程的啟動而不是擁有空間。時間支配空間,光照空間,讓空間連成一個不斷擴展的、沒有折返可能性的鏈條。」(223號)

談到運用這些場所,教宗勸勉教會團體一同省思並與公民團體對話,然後由主教作定奪。

教宗最後總結道,「將敬禮場所改為俗世用途並非優先考量和唯一解決辦法,而且用途的變更絕不能造成信友們的反感。假如有必要變更用途,就得儘快列入日常的牧靈計劃,並且提供適當的信息,盡量達成所有人的共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