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釋「蕃」和「番」(上)
期數
3904
刊登日期
2018.12.14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16 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
「蕃」,金文从「艸」从「番」;「番」是聲符。「蕃」也可能是會意字,因為「番」字象用手在田地上播種,可以跟「艸」字會出「草木茂盛」的字意。「蕃」,篆書寫作「」
《說文解字》說:「蕃,艸(草)茂也。从艸, 番聲。」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本書〈林部〉『』下云:『豐也。』並引《商書》曰:『庶艸繁。』,『
』字今通作『蕪』,『繁』為『蕃』之假借。」今天,「蕃」字幾乎已給「繁」字所取代, 而「
」這個字已完全給『蕪』字取代了。華康的電腦字也只能以細明體顯示「
」,標楷體沒有這個字。
「蕃」的本義指草木茂盛,後人引申它解作滋生、繁多。
「蕃」和「番」又是西方邊境各少數民族的通稱,《周禮.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唐朝時吐蕃與中原交流頻繁,曾跟唐朝結盟。
「吐蕃」是中國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權,位於今天的西藏自治區。「吐蕃」不可讀作「吐繁」,要讀作為「吐播」
現今的「敦煌石窟」,有部分可稱為「吐蕃敦煌石窟」;那是指公元七八一至八四八年間,吐蕃佔領敦煌時期的石窟,其中藏有不少古代的佛經和壁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