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宗方濟各的慈悲精神
教宗方濟各將於十二月十七日慶祝八十二歲生辰,而明年三月更是他當選教宗六周年。方濟各一直極力推動慈悲與仁愛的精神──這成為了他牧職的特色。他在二○一五年牧訪菲律賓的主題就是「慈悲與仁愛」。
那次訪問後不久,教宗接著宣布二○一六年為「慈悲禧年」。教宗提議開啟教會的大門,接納一切尋求天主慈悲的人,並藉此籲請普世信徒不僅要開啟教堂的大門,更要在寬恕和慈悲中開放心靈。
教宗在其訪談錄《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書中,形容自己是個「需要天主慈悲的人」。他經常在其勸諭文件中流露出慈悲精神,其中《慈悲面容》就是他宣布開啓慈悲禧年的詔書。
為著慈悲禧年閉幕,教宗方濟各發表另一道牧函《慈悲與憐憫》,他表示:修和聖事必須在基督徒生活中重拾中心位置。
教宗不僅在其他勸諭中指出天主慈悲為基督徒的見證相當重要,更提出一些實際的指引。他把禮儀年第三十三主日訂為「世界窮人日」,邀請眾人關懷貧苦無依者。
探訪囚犯、接納難民、為街頭露宿者提供棲身之所,及和窮人一起用膳,已經成為教宗的日常活動。他在生活中力行簡樸──向世界顯示,位處聖統制最高層的也可以度簡樸生活,他並且鼓勵世人跟隨。
一如所料,教宗並非事事順遂。不少批評教宗的,並非任何外在力量,反而是部份教會領袖,難道我們不感意外嗎?教會內部份高層人士請求教宗澄清文件觀點,因為他們擔心文件或偏離教會的教義。教會內就《愛的喜樂》勸諭的爭議似乎未有定論, 但教宗清楚表明: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
教會與中國政府經過多年協商後,雙方關係在剛過去的九月二十二日取得突破,中梵就中國主教任命達成臨時協議。有人讚揚這是歷史時刻,但亦有人質疑此舉對教會造成一定傷害。無論如何,教宗認為這道協議是讓中國天主教徒與普世教會邁向團結的重要一步。
儘管教宗方濟各的頭五年任期為教會生活帶來驚喜且使人耳目一新,但二○一八年可能為他是頭疼的一年。拉丁美洲和美國神職人員涉及性侵犯未成年人的指控,震動了整個教會。
在任期之初,教宗方濟各是否已預計到會有今天的情況呢? 值得讓人留意到的是,他曾經把教會比擬為「戰地醫院」和「受傷的教會」。而教會本身便能夠以慈悲與仁愛的香油,去治愈這些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