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喜樂源於卑微軟弱
將臨期第三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索三 14﹣18 ∣ 答唱:依十二 2﹣6 ∣ 讀經二:斐四 4﹣7 ∣ 福音:路三 10-18
城市人生活緊張,所以人人都渴望尋找喜樂。
怎樣爭取喜樂呢?有些人會因著豪花千萬,買一輛跑車在大街小巷耀武揚威而歡樂; 有些人吃自助餐時,成功將一整盤魚生掃落自己的碟子而喜樂;亦有人辛勞工作,回到家裡能與家人共聚天倫而喜樂⋯⋯。
本主日,教會稱為喜樂主日。保祿宗徒提醒我們:應常喜樂,事事感謝。因為這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我們所有的旨意。(參考得前五16 ︱ 18 ) 讓我們一起反省,我們要怎樣找到喜樂。
知足常樂
今天福音記載若翰洗者與人論及要怎樣生活。若翰提醒群眾要懂得分施、不可貪婪, 也不要恃勢凌人。若翰的教導,不只給予群眾、稅吏、軍人,也提醒我們,要知足。唯有知足,我們才有快樂。
原祖父母就是因為不知足,要吃知善惡樹果子,與天主看齊,結果為整個人類留下不可磨滅的原罪。父母不知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要為自己帶來光彩,於是安排孩子參與沒完沒了的補課、興趣班,結果斷送了孩子快樂的童年。政府、商賈因為不知足, 要移山填海、製造各種劣質工程,將天主交託人管理的大地,摧毀得不堪入目,還要振振有詞,說大家目光短淺,不思進取。
我們即使明白,不應該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身上。但就是因為貪婪,我們作為基督徒,可以繼續殘忍心硬、堅持作惡。
分享喜樂
今日,若翰回覆群眾的內容,即三章10 至14 節,是路加獨有的記載。我們知道路加的讀者群,是皈依和未皈依的外邦人。路加要外邦人明白,基督信仰不能只停留在言談上, 更需要有實際行動——就是與人分享來自天主的喜樂。
若翰明白自己不是那個全民族等待的默西亞,他不會將這份榮耀據為己有,反而謙遜地向眾人說明,自己連為耶穌這位真正的默西亞解鞋帶也不配。
當聖母來訪時, 他還在母腹時,一聽到聖母的請安, 就在母腹中歡喜踴躍。他經驗到主的臨在,為他帶來喜悅, 於是他願意向人介紹,這位耶穌,就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就是他們等待的那一位。他親身示範,與人分享喜樂, 可以這樣簡單直接。
活出分享
今天我們作為基督徒,領受了天主的愛情,又該怎樣與人分享天主的喜樂呢?
真正分享喜樂,不是要你去扮成聖誕老人,到安老院派一回禮物,拍照後就散去;真正的分享,不是趁長假期,帶大家去日韓星馬泰瘋狂吃喝玩樂後回來喊著減肥;真正的分享,不是回到聖堂,高唱聖誕歌,唱得響徹雲霄。
真的分享喜樂,可以是出入大廈大堂、登上巴士,向管理員、司機送上一句由衷的祝福或感謝,一個真摯的笑容, 一份簡單的小心意。
真正分享喜樂, 可以是與家人留在家中,分享食物之餘,一起讀耶穌降生的故事, 一起做小手工佈置馬槽⋯⋯
要臚列真正的分享的行動,可以很多,重點在你是否願意行動!
總結
保祿宗徒曾說: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 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 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十二10 )。今天的社會,充滿各種挑戰。有時,我們真的感覺軟弱無力,難有喜樂,甚至在信仰裡找不到希望。但我們天上的母親,親自教導我們, 當日她也曾面對極大的挑戰, 不過她仰仗天主的仁慈,忠信到底,最終她能夠找到喜樂。
我們的軟弱, 不應不使我們跌倒。因為我們的救恩, 本來就是從那躺臥在馬槽裏, 弱小的嬰兒耶穌開始。天主保佑。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