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做人要有遠見(下)

期數
3905
刊登日期
2018.12.21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23 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

接上期(十二月十六日第十一版) 的分享,這兒討論一則比較策略性的事故。

話說在紅磡聖母堂服務那些年,同期出任堂區「普愛學校」校監。六十年代我校是區內一所非常得家長心儀支持的小學。一到公開招生報名那天,隊伍長長排到蕪湖街口, 盛況空前。可惜五六十年偷工減料的「咸水樓」打跨了我們的大好前程。昔日的家長著緊子女的品格和成績,不太介懷校舍是否宏大輝煌。坦白說, 那段日子可供父母選擇的機會亦不多⋯⋯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 八十年代中葉紅磡黃埔花園落成,人口迅速增長,學校需求必然成正比例。聖公會「奉基小學」於一九八八年開校,生源是向區內其他小學招手,當然「普愛」成了追擊對象之一。據可靠消息披露,辦學第一年只收一年至五年級新生, 居然百份之四十是來自普愛的跳槽生!這點說明了家長的心態隨著生活富裕有所改變。除了品學兼優,校園的學習環境一樣得到重視。在這情況下我校輸了第一仗,拱手把自己栽培出來的孩子送給人;原因是普愛已淪為一座設備不足,尤其是供學生運動、打球和嬉戲空間嚴重缺乏,校舍殘破的建築物。

這事記在心頭。時間巨輪不會停下來遷就我們,二千禧年迫在眉睫。教育當局提出了全港興建千禧新校舍的大計, 幸好, 黃埔花園又給選中了⋯⋯眼見我校遲早要面對殺校的威脅,事關無論老師們怎樣優秀、怎樣賣力,收生率每況愈下是不能逆轉的事實。堂區生活,如果沒有在同一建築物內的校舍支援,肯定要受發展的局限和掣肘。我預見紅磡社區的發展勢頭,於是主動向教區領導層反映事態嚴峻,要求積極回應⋯⋯

他們的反應叫我失望,似乎有人仍然迷信天主教辦學是無敵的,家長學生一定投靠我們。其中一位領導人對我說: 「細關神父,你還年輕,不夠經驗,讓我們辦事好了;何況紅磡這個社區已老化,不必太過擔心!」我不介意自己是否年少無知,但結語卻令我感到非常詫異,這只不過是社會學分析的基本知識。紅磡沒有發展潛質和空間?我倒不能苟同⋯⋯

結局是這座美輪美奐的千禧校舍又給「聖公會」的朋友成功申辦, 並命名「奉基(二)千禧學校」。嘩,多麼吸引;如果我是爸爸,不作他想。做人要有遠見,想不通, 看不透的後果是自己吃虧;這回天主教再輸一仗, 多麼無奈!

事隔多年,「普愛」已成歷史陳跡,校舍給「明愛」機構徵用了,近日又聞校舍的天花結構破損。「堂區」與「明愛」之間的關係雖然良好,但硬件就沒有太大突破,福傳活動和大瞻禮日,彌撒聖祭人數必受局限。每次到黃埔花園, 看見美麗的校園,我心想,如果是「普愛千禧學校」那多麼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