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羈旅

期數
3906
刊登日期
2018.12.28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30 日 聖家節

聖家節(丙年讀經) 

讀經一:撒上一 20-22, 24-28 / 德三 3-7,14-17
答唱:詠 84 / 詠 128
讀經二:若壹三 1﹣2, 21-24 / 哥三12-21
福音:路二41-52 


 

雪雨綿綿灑下⋯⋯ 
深綠的針葉披上雪白的貂裘
多倫多的雪花
飄然而來無聲有色
像初春的雪櫻滿掛枝柯

圓月的波士頓
彎月的多倫多
宇宙腕錶的指針
深秋起程客途仲冬

沒有鄉愁
只有雪泥上的指爪
世界不是原鄉
只是羈旅

下一站逆旅
還未定位
直覺的指南針
依然固執
指著同一方向

多倫多的飄雪,讓我想起白色的聖誕節。雖然在香港,「白色聖誕」只是個名詞。

東奔西跑的生活境況,候鳥般的工作節奏——生活,就是不停的飄蕩。秋冬香港、春夏台北。月圓波士頓、月缺多倫多。廿八年的修道生涯,教我明白此世不是故鄉,人生只是羈旅。

本主日是聖家節。路加福音記載孩童耶穌沒有隨父母回納匝肋,反而留在聖殿,與經師談話。耶穌在對答如流的交談中,所流露的智慧,使人驚訝! 及至雙親在聖殿中找到耶穌,向他抱怨為何不隨父母回鄉?耶穌的回應極為耐人尋味:「你們為甚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明明父親若瑟就在眼前,卻說要留在父親的聖殿。為耶穌,那裡才是故鄉?納匝肋還是耶路撒冷? 

華人父母,從小教導兒女用心讀書。誠然,《勸學篇》有道:「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原來讀書是為榮華富貴,求學是為娶得美嬌娘?難怪香港教育體系,只以學業成績,為至高無上的目標。校長、教師為學生的成績鞠躬盡瘁。家長為兒女的入學、測驗、考試疲於奔命。學生為分數死而後已。每年幾十位學子「以身殉分」!午夜夢迴,深切思量,方知學生心中承受幾許痛苦,多少家長柔腸寸斷!

黃金屋為何如斯重要,顏如玉何以緊扣人心?無他,二者就是此世的象徵。如果人生只有一世,死後如燈滅, 今生當然是永恆。如果念書,只為成績。成績,等同富貴。富貴,成就現世。現世,便是永恆。反之,如果學校、家長,都勉勵學生,成績只是短暫的指標,並非人生的唯一目標。讀書為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意義,啟發永恆的視野。放下「求分」的壓力,以輕鬆的態度,享受讀書的興趣,活出真我,才是教育的意義。

主耶穌生於馬槽,逃難至埃及, 成長在納匝肋。然而,故鄉卻是聖父的殿宇。耶穌生於此世而不屬此世,聖子唯一的原鄉,就是聖父。主耶穌宣講天國,南北往來,席不暇暖,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夜深人靜之際,主卻遠離眾人,獨自上山祈禱。世界的紛擾, 絲毫不影響主的心志,因為世界只是逆旅,聖父才是歸宿。

飛鳥有巢,狐狸有穴,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我們既是基督的門徒,如果師傅無枕首之處,弟子卻視今世為永恆,彼此終向不同,如何跟隨基督,與主同行? 

聖子降生成人,在世上延續父子間的永恆對話,身處現世,心繫永恆。基督宣講天國,目的在世上實現聖父的國度。然而,地上的天國只是種子,須在永恆方能圓滿實現。無論此生如何榮華富貴,成就顯赫,不認識救主,生命與天國無緣。一生所有努力,手中全部擁有,在死亡的一刻,全歸虛無。靈魂卻要面對永火的怖慄。

憑藉信、望、愛,基督徒在主內結伴同行,風雨同途,休戚與共,成為一家。聖家,就是基督的奧體。我們參予基督的生命,與主共赴死亡,一同逾越,與家人共赴天上歡宴,回歸永恆聖父。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