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教會慶節

期數
3906
刊登日期
2018.12.28
作者
麥琬淑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30 日 聖家節

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正值將臨期,但這文章刊出時已過了聖誕節。

香港是一個消費的社會,聖誕節似乎來得愈來愈早,十一月中,所有的商場店舖都開始作出聖誕的佈置; 甚至天主教學校也將聖誕樹由雜物房搬出來,並掛上光輝閃爍的燈光。其實在教會的年曆仍未開始將臨期! 在商言商,就是可以利用節日多賺點錢,而學校也因為聖誕假期長,往往因冬至而提早放假,所以聖誕擺設很早就做好,好使學生多點時間觀看。

那為甚麼教會的年曆上在聖誕節前四週放上將臨期,其意義為何? 

將臨期一方面是期待的日子,一方面重新經驗二千多年前,以色列人期待默西亞的來臨,另一方面也期待主的再度來臨;期待包含渴望,只要有渴望才有喜悅,渴望愈大,當我們得到時才有更大的喜悅。

當今社會,一切來得那麼容易, 例如:我們口渴,七十一經常會在你附近,隨手可以買任何飲品為你解渴;肚餓嗎?香港地,甚麼國家的菜色都有,價錢也有平有貴,甚至二十四小時的麥記也隨時侍候。那我們又何需等待,又何需渴求呢?我們渴求的就是賺得更多的金錢,讓我們在有任何的渴求時,能很快地滿足我們自己。也讓我們舒舒服服地享受我們所謂的幸福。

一切物質的渴求,或一切物質的滿足只是暫時的。我們對靈性上的渴求又是甚麼呢?我們會不會渴求看一本好書,看一套好電影,甚或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這種渴求是我們生命的動力,它推動我們去走人生的路,去將我們的本質:真、善、美、愛活出來;使我們的人生及別人的人生活能更精彩。

除此之外,在靈修生活的渴求又是甚麼呢?我們每天的祈禱,每一台彌撒,每一次的聖經默想,有否對天主能有一份莫大的渴求:渴求主的臨在,渴求主的憐憫,渴求主的寬恕, 甚或渴求與祂緊密的結合。只要心中有這份渴求,我們才能與天主真正的契合,祂在我內,我在祂內。與祂完全地共融。這才是聖誕節默西亞來臨的意義:「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牠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牠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為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依十一6–9)這就是在主內真正的和諧。靈修小品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