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區與學校合作交流會 物色校董人選 持守辦學理念

期數
3907
刊登日期
2019.01.04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1 月 06 日 主顯節

( 本報訊)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十月二十日假教區中心舉行「堂區與學校合作交流會」, 讓堂區教友及學校同工,了解整體天主教教育的現況,以及討論如何加強堂區與學校的連繫,當日約八十人出席。

交流會上,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劉超賢先簡介本地天主教會的辦學歷史,及現行天主教學校的特色。當中, 他特別提到,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後,辦學團體對學校管理的角色,指出辦學團體要有足夠校董會成員,以保持學校辦學理念。

教友學生只佔兩成 需求五百多位校董

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楊美熙則羅列天主教學校的資料( 截至二○ 一七年十二月) 及分析現況, 她提到本地天主教學校分屬三大類: 教區、明愛和修會團體屬校, 教區轄下包括中小幼共九十九間,修會及平信徒團體所辦的中小幼、職業訓練及特殊學校共一百一十六間, 明愛轄下中小幼及特殊學校共三十六間,合共二百五十一間學校,教育逾十五萬學生;相比之下,各校內公教學生一萬七千一百四十四人,只佔百分之十一——細分下,幼稚園教友學生佔整體近兩成,小學佔百分之十三, 中學佔百分之九。楊美熙指「公教學生在幼稚園佔近兩成,到中學只有百分之九,情況並不理想」。

在全港天主教學校中, 共約一萬一千六百位教師,公教老師有二千六百七十六位, 佔整體兩成多; 另有九十九位神職人員在學校服務及一百二十三位牧民助理。楊美熙指出,「整體約兩成多的公教教師,分佈不平均,有些學校有近四成公教老師,有的全校只有一、兩位,情況令人擔憂」。

教區學校方面, 共有二十七間資助中學,五十二間資助小學,共七十九個法團校董會須按法例要求委任校董。辦學團體在每個法團校董會可委任一位校監及不多於六位校董, 三年一任, 總數為五百四十六人,此外每位校董不可出任多於五間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成員。楊美熙表示「教區須要大量可出任校監及校董的人選,以確保教會辦學的使命及理念」。

學業政策為先 輕視天主教價值教育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事務顧問葉成標則分享了近二十年香港天主教學校面對的挑戰與回應。他指出,回歸後出現的教育改革及政策轉變,令法團校董會成員疲於奔命,亦變相令校董會會議多以政策及學業為先,這為天主教學校帶來挑戰。

另一方面, 葉成標指出「宗教科地位、課程安排、教師及學材都不理想,亦欠缺專職統籌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領導同工,都有礙落實教會辦學的使命及理念」; 有見及此教區亦於二○ 一五年成立「教區宗教及道德教育專責小組」,探討提升宗教及道德教育水平三項政策,包括宗教科專科專教、宗教科教師資歷認證及宗教及道德教育統籌主任以回應相關挑戰。

堂校合作方法多 加強溝通為首

陳志明副主教則分享了主教座堂與區內學校合作的經驗,當中主要有兩類合作,有邀請學校參與堂區活動,亦有把堂區活動延伸到學校。為加強雙方溝通,陳副主教邀請學校代表加入堂區議會。主教座堂旁的教區學校高主教書院,每年會安排新生參觀座堂,以認識學校所屬堂區。

陳副主教亦會定期召集堂區內的教會學校代表,共商聯校活動及了解各校動向。如剛過去的教育主日,主教座堂邀請堂區內的不同學校派師生代表出席當日的感恩祭。

答問環節,目前在教會學校出任校董的周翊祥表示,「對教會學校只有兩成多的公教教師表示驚訝,人手比例太少,學校不可能依賴非信徒推行教會的價值觀及理念」。楊美熙答稱, 教友申請者不多,她呼籲有意投身教育界的信徒,能以天主教學校為申請首選。(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