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以憐憫的心陪伴同行
楊鳴章主教於一月三日辭世, 我們和教會上下及教友心情一樣, 無不難過。這星期許多教友都在不同渠道分享和楊主教的點滴。陳志明副主教在翌日的追思彌撒,提到楊主教在聖誕子夜彌撒的講話,指社會發展迅速,近年許多大型基建如高鐵、港珠澳大橋落成,但仍有不少窮困百姓受苦,要反思「我哋係咪其中一個迫害佢哋嘅人呢?」雖然他身體抱恙,仍鼓勵我們關心社會上的窮人。
筆者猶記得楊主教於履任後首個祈福彌撒的講道,他關顧到「關係貧窮」及居於蝸居的人,這令我想到過去一年其中三個有關基層劏房戶的調查。政府統計處去年初發表的《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指出,現在香港有廿一萬人居於劏房中,人均居所面積的中位數只有約為五十七平方呎,遠低於全港家庭住戶的一百六十多平方呎,這呼應了最近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就荃灣劏房戶的調查,過百位被訪者中,發現他們的精神健康處於極高風險狀態,研究又指,透過質性訪談發現,當配偶出現磨擦時, 家中無足夠冷靜空間,令家庭關係更差。
而筆者的落區經驗中,許多劏房居民其實都是單身人士,去年四月社區組織協會發表的《2017/18非長者單身人士獨居住屋狀況研究》訪問了百多位基層單身人士,被訪者獨居時間中位數達九年,更有百分之廿七點一受訪者已獨居二十年時間或以上。而獨居的原因,最多為離婚及與家人不和,分別為百分之三十九點三及百分之三十二點五,另外受訪者中,百分之三十八點四男性為離婚及喪偶,但女性則達百分之八十二點二,相距超過一倍。
從這些調查中,我們發現居住環境和居民的「關係貧窮」狀況大有關係,在人際網絡中缺乏支持與關愛,可見政策上對單身人士照顧並不足夠,令他們進一步「陷於痛苦、孤獨、絕望和疏離之中」。楊主教說過,光榮之路,必須先通過十字架。他並常問自己:「如何才能真正成為主的門徒?」身為基督徒,這也應是我們自省的問題。
願楊主教的靈魂交託於天父中, 並求主賜予安慰予教會。讓我們響應楊主教牧徽上的格言:「起來,我們從這裡走吧!」(若十四31 )起行伊始。
楊主教離我們而去,但應記掛住他的教誨,特別親近窮人、病弱、孤獨、年老、無權無勢和邊緣的人, 「以憐憫的心陪伴同行」,背起十字架,與主同行!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