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發表傳播節文告 勉勵青年勿當網絡隱士

期數
3911
刊登日期
2019.02.01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2 月 03 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 教廷一月廿四日發表教宗方濟各為本屆世界傳播節撰寫的文告,教宗敦促各方正確使用網絡,並提醒要關注最脆弱群體和年輕人所面臨的危險;而梵蒂岡將建立一個關於網絡欺凌的國際觀察組織。

今年傳播節主題為: 「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四25);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本年傳播節座落六月二日。

「自從有了互聯網, 教會一直推動讓網絡服務於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和團結互助。」但教宗在文告強調網絡應該使人自由,而非設陷阱,尤其要保護青年。

教宗再次邀請眾人「反思我們彼此相處的基礎和重要性,重新發現在當前傳播環境的巨大挑戰下,人不想陷入孤獨的渴望」。

教宗一月發布他在「可立刻祈禱」(Click To Pray) 平台上的個人主頁,並闡釋網絡的意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是我們時代的資源,是與他人保持聯繫的場合,從而分享價值觀和計劃,表達建立團體的願望。」

將成立國際組織 遏止網絡欺凌問題

教宗在世界傳播節文告中指出網絡中存在的問題,表明網絡「是我們之前從未想像到的知識和關係的泉源, 代表著一種獲取知識的非凡可能」。但「結果也證明,網絡是散播假消息、有意扭曲事實及人際關係最頻繁的地方之一」。關於對弱勢群體的尊重和保護,教宗首先想到兒童,他說:「統計資料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兒童遭遇過網絡欺凌事件。」為了遏制這種現象,教會方面將成立一個國際網絡欺凌觀察組織,總部設於梵蒂岡。

在當前的情況下,「網絡社群不會自動成為團體的同義詞」。「在最好的情況下,虛擬社群可以展現凝聚力和團結,但其成員通常只是因共同的利益或主題而相互認同並組成社群的,彼此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此外,在社交網絡中,「身份認同往往建立在對其他人或陌生群體的反對上,我們的自我定義首先從那使我們分裂的因素開始,而不是使我們團結的因素,從而為懷疑和偏見(種族、性別、宗教等)提供空間」。

網絡促進人際相遇 但當防止自我孤立

教宗還指出,「網絡是促進與他人相遇的機會,但也會增強我們的自我孤立,就像一個會設陷阱的蜘蛛網」;教宗特別關注年輕一代,指出「孩子們更容易受到幻覺的影響,因為社交網絡可以在關係層面上完全滿足他們的幻想,甚至導致青年成為社會隱士,使他們面臨與社會完全脫節的危險」。

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書中的一句話總結了文告的中心思想:「為此,你們應該戒絕謊言,彼此應該說實話, 因為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四25)教宗解釋道,正是出於這一深刻的原因,我們有義務保護真理。事實上,真理體現在共融中,而「說謊是因為人自私地拒絕承認自己屬於肢體,拒絕將自己交給別人,致使他失去找到自我的唯一途徑」。

傳播節文告最後呼籲各方要負責任地正確使用網絡。教宗說:「網絡建造的目的不是為了設陷阱,而是為了使人自由,保護自由人之間的共融。教會本身就是一個由聖體聖事的共融而編制的網絡,在教會內人與人連接的基礎不是『點讚』,而是真理、是亞孟,每個人都藉此歸屬於基督的奧,並且相互接納對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