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謙卑 HUMILITAS
常年期第四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耶一 4 ﹣ 5,17 ﹣ 19 ∣ 答唱:詠 71 ∣ 讀經二:格前十二 31 ﹣ 十三 13 ∣ 福音:路四 21 ﹣ 30
在印度, 有一班宮女在河邊洗澡,有一位神明在她們旁邊經過, 靜靜地取走了她們的衣服, 她們見到這位神取走了衣服, 便連忙大聲叫喊請祂不要如此作。神明便要求宮女們取回衣服,但她們大聲回應:「我們赤身露體,怎能站在神的面前!」神明便回應說:「在神的面前,正需要這種赤裸的精神,毫無遮掩的站在神的面前。」當然這故事,代表人在主面前所需要的態度。
我們每次站在主的祭台前,就需擁有這種赤子之心, 承認接納自己的罪性和不足, 也肯定自己所擁有的都是來自主的恩賜,才能進入與主相遇的關係。
可惜本主日福音的主角——納匝肋人,竟讓耶穌「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路四30 ),錯失與主契合的良機。其實福音中,所見到耶穌與他們之間的衝突,確非一般人際之間的衝突,而是信仰基本態度的分歧,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和真正朝拜者的分別。主耶穌在福音中留給我們一條伏線,究竟我們是一位自欺欺人的基督徒或是名副其實的呢?因為,真正的基督徒應擁有一顆謙卑的心。
謙卑
謙卑(Humility)代表卑微和服從,英文的詞源自拉丁語(Humus),是指我們腳下的泥土,泥土看來是十分卑賤,任人踐踏。但多少生物及植物都在泥土栽培中成長,創世紀有說明人是由泥土造成的(創二7),中國人有一句諺語:「萬丈高樓從地起」(沈從文《新與舊》),一切的建築物都以泥土作為主要的基礎,但也是一切的基礎和起點。同樣,我們信仰的基礎, 也是來自謙卑的心。我們如何擁有謙卑的心,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耶穌和納匝肋人的衝突中包含以下深層的意義和教訓。
開放
其實與天主交往,絕非因為甚麼來頭或來自哪個派別, 甚或家財萬貫和天才橫溢, 而是一份對主的誠意。宗教信仰絕非俱樂部,講求身份或地位,納匝肋人不屑的問道: 「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路四22 )在他們眼中,耶穌不過是個木匠之子。然而祂的話和臨在,沒有改變他們,自以為熟悉耶穌而產生的輕視之心。相反,主耶穌邀請我們, 「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若四23 ),即是謙卑和開放的心所帶來的虔敬。我們勿以為多祈禱、謹守誡命、有豐富的神哲學知識,這便代表自己虔誠,天主就會降福我,這種高傲的心便會淪為今天的納匝肋人呢!
信賴
「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瑪十八4)小孩子的謙卑就是因為懂得信賴,他們沒有豐富的經驗和學識,但總是在主前全心交託。信賴就是不單從自己的角度,卻從天主的角度認識了解。從納匝肋人對耶穌的偏見,乃是因為他們只信自己心目中的天主,而不是在耶穌身上啟示出來的天主。這當然為猶太人仍然是一個奧秘,但是他們的高傲,總不離一種別有用心的信仰,認為自己堪當天主的特殊眷顧。讓我們學習不尋求自己的成敗得失,不是天主順應我的祈求,而是虛心聆聽,承行祂的旨意;這才能成為天國的繼承人。
總結
聖奧斯定曾說: 「我第一需要修養的德行是謙卑,第二需要修養的德行也是謙卑, 第三需要修養的德行仍是謙卑。」輕視與傲慢使我們不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因為與主契合建基於謙卑的心。在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之際,求主使我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基督徒。在羅馬永恆之城,遙祝新春快樂,豬年信德步步高陞,萬事「聖意」。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