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總會的 平信徒培育工作(下)
上次( 一月廿七日) 提及教友總會(下稱「總會」)的兩項主要工作是「福傳」及「教友培育」,兩者密切連繫,相輔相成。曾有神長慨歎香港教友熱心為教會、堂區工作,本是不錯, 可惜部份教友不喜歡祈禱,不重視靈修。怎樣改變這個現象呢?
在籌辦「教友年」時(二○ 一二年前),總會察覺到講座和課程,確實可以豐富教友對信仰的認識,有助實踐福傳行動。然而當實踐福傳使命時,基督徒常遇到信仰挑戰和團體相處問題, 若有深度的靈修和祈禱作支持, 才能持之以恆。於是在「教友年」及「信德年」內,總會除了因應教區的專題年而舉辦不同的主題講座,也舉辦教友退省。近年來,退省更成了總會的恆常培育項目。現時總會每年舉辦六至八次退省,而參加者的回饋都是非常正面。
除了一些公開給所有教友的退省外,總會亦按不同對象而舉辦退省,例如為新教友的一天退省。新教友透過回顧過去的生活,察覺天主原來一直臨在於自己的生命中。新教友在神師的帶領下,記下靈修反省,不少人也流下珍貴的淚水,他們內心的感恩、讚美、祈求和懺悔,都成為了與主交談的內容。他們體會到原來要這樣靜下來回顧自己的生活,才可進入內室向天父祈禱。
當總會接觸教友領袖時, 有時會遇到一些堂區領袖表示堂區的工作令他們覺得疲於奔命, 恐怕逐漸失去心火。有見及此, 總會和退省神師商討後,嘗試特別為肩負堂區職務的教友舉辦退省,例如傳道員、堂區牧民議會成員,給他們提供靈性加油站。期望這種「往內走」的旅程,能有助他們「往外走」,一起承擔基督託負給他們的神聖使命。信友福傳和服務的最大動機和力量來源不是純單靠信仰知識,而是有賴一份與主相知契合的愛情。
近年也有教友和神長反映, 兩天一夜的退省未能滿足部份教友的內心渴求,所以總會正計劃在今年舉辦三天兩夜的退省,讓教友有多點時間與主相偕。另一方面,當檢視現今教友的日常生活時,亦不難發現有些教友因工作和家庭需要,確實不能參與兩天退省;有些教友表示不懂得怎樣放慢生活節奏,甚至認為若不念經,就不懂得祈禱。於是總會由去年開始, 舉辦了多次半天的「藝術及祈禱工作坊」,例如透過製作石膏聖像、祈禱念珠、將臨環,以及繪畫宗教圖像的禪繞畫,幫助信友平靜下來,並結合祈禱和靜思,體會主與自己同在。在平靜的半天裡, 與主交談。每次工作坊也提供經文和個人反思內容,然後一起祈禱和分享,這類工作坊既有個人祈禱, 也有團體共享,彼此豐富大家的祈禱經驗。參加者在分享中表示,憇靜使他們較容易察覺天主的臨在, 並重新得到平安及力量。這份經驗鼓勵他們繼續去尋找及塑造這「神聖空間」,讓主與自己一起!工作坊的導師全部來自總會課程的畢業學員,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才能可結合靈修, 並以此來履行教友使命,服務其他兄弟姊妹, 真是美事中的美事。
總會的各項培育(課程、講座、退省等),都是幫助教友在「福傳使命」上鍛鍊「外功」及「內功」。若信友與主、與人、與自己已建立有深度及穩健的關係,當他們面對世俗的挑戰或團體紛爭的衝擊時, 可以站得更穩,繼續向前邁進,在天主前作一個成全的人。
天主教教友總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