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在迷失中等待主

期數
3917
刊登日期
2019.03.15
作者
黃君右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17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創十五 5﹣12,17﹣18 ∣ 答唱:詠 27 ∣ 讀經二:斐三17﹣四1 ∣ 福音:路九 28﹣36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調查, 發現七百多名受訪市民中,有超過三成表示, 有機會的話,希望移民海外。而打算移民的原因,最多受訪者表示:「香港政治爭拗太多、太煩,社會撕裂嚴重」。另一個原因是「香港居住環境擠迫和環境差。」

晦暗的前境,令人窒息的氣氛, 可以令人沮喪,不知方向,甚至埋怨天主。不過,我們的祖先,也曾這樣迷失過。他們的經驗,可會讓我們找到安慰? 

亞巴郎的困惑

讀經一講述亞巴郎相當困惑、憂慮。他問上主:「我怎知道我要佔有這片土地,作為產業?」(創十五8) 

亞巴郎之所以恐懼不安是有原因的。在這之前,他的親人被其他部族擄去。他應否繼續前行,往天主預許給他的地方?前面會否有更強橫的族群威脅他?這些不可預知的事,令他相當困惑。另一方面,他為著沒有子嗣而困惑。因為即使天主預許他廣大領土,但只要他沒有子嗣,他的家業,按照法律將全數歸於他的僕人厄爾里厄則爾。

這一刻,亞巴郎有著其他人同樣的軟弱面貌,就是為了外在事物憂慮。他因眼前的困惑,而忘記了上主的祝福。

當天主召叫他起來,離開故地, 進入上主預許的地方時,上主曾許諾: 「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創十二2) 

願意順服,固然難得,但在困難中仍然抱著信念,依恃上主就更難能可貴。

亞巴郎即使不大明白當中意義,但他還是準備好祭品來獻祭,報謝上主。可惜,祭獻還未開始,他就昏昏睡著了。本來應該由人燃點祭壇獻祭,結果是天主使祭壇起火,燃燒了祭品。天主不用人來與他立約,反而親自主動與人定立盟約。天主了解人的軟弱,故此主動給人安慰。

亞巴郎獻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就是有鷙鳥來搶食。對人而言, 亞巴郎只是看到這場景的表面含義,就是飛鳥玷污了祭品,然而天主使這事可能,就是向亞巴郎預視他的子孫將來的困局,就是要長久寄居埃及,作為別人奴隸的悲哀命運。不過,天主終必救援。

由此可見,天主容許一切困厄出現,自有其原因。天主從不設下陷阱要人掉進去,人只要仰賴天主,必然獲享天主的救援。這是歷代信徒的生活見證。

宗徒也迷失

福音中紀錄耶穌向伯多祿、若望、雅各伯顯聖容。耶穌特意選定這三位宗徒,去看見自己光榮聖容,就是要堅固他們的心,讓他們預先明白一切,好待他們日後面對迫害時,記起他們的主,最終得勝。

耶穌在此之前,曾預言自己將來的命運,就是:「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路九22 ) 不過耶穌明白,即使伯多祿在團體中, 曾慷慨宣認自己是默西亞天主子,但他的信心仍未夠堅固;若望雖然是自己所喜愛的那一位,但他十分年輕,意志未夠堅定。

天主讓耶穌顯容一刻,同時有梅瑟和厄里亞出現,就是要讓這班特選的宗徒明白,耶穌就是舊約時代,法律書和先知書中所期待的那一位救世者。

不過他們即使看了,此刻明白多少?大概很有限。伯多祿寧願長留在山上,不用面對俗世。他大概未明白耶穌召叫他的使命。他們下山以後,也就只顧爭論誰最大(參考路九46 ︱ 48 )。當他們準備進入撒瑪黎雅,遭受拒絕時, 雅各伯和若望就建議天上降下火,將這個地方燒毀(參考路九51 ︱ 56 )。 人就是這樣有限,即使他們被選定了要為主作證,但他們可以十分軟弱,相當無知。

總結

進入四旬期,當我們檢視自己的信仰、人生,或許會發現自己一如亞巴郎和幾位宗徒一樣,在困惑中不知方向。耶穌曾說:富有、飽足、歡笑、受人稱許是有禍的(參考路六20 ︱ 27 )。或許這一刻,我們仍未能體會當中的真正意義。不過天主從沒有嫌棄我們無知,祂仍然保護我們。因為在不斷的跌宕、迷失中,我們會成長,會真正體驗天主的慈愛。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意志堅強的證人。天主保佑。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