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這是我的兒子!
耶穌的身份再一次被顯示出來,這是第二次由父親親自宣布的。
最近自己在默想聖經時特別有興趣留意耶穌與門徒交往的情節,從而看出他們關係的微妙。耶穌由召叫第一個門徒開始,就不斷教導及顯示自己就是先知所預告的那一位。可是門徒們的心始終是遲鈍的,心目也未開,只看到眼所看得見的各種奇跡異能,包括治病、驅魔、增餅等奇跡。這些奇能異事,的確令很多人嘖嘖稱奇, 包括祂的門徒們,似乎也合乎他們心中默西亞的「拯救」的觀念,同時也實現了先知在舊約所預言的默西亞的形象。然後當耶穌問祂的門徒自己是誰時,我發現聖經只記載了伯多祿的答覆「你是默西亞」。可是伯多祿對耶穌身份的理解並不全面,當耶穌預言默西亞要受苦時,他便諫責耶穌,並立刻被祂叱責說:「你所體會的是人的事。」相信伯多祿當時也一頭冒水。
在四旬期內,教會進一步邀請我們與慕道者一起再深入認識及體會「耶穌是誰」。耶穌是默西亞是沒有錯的,但父要顯示給世界的是「兒子」的身份。因為父深愛世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來顯示給世人這份純真、完美的愛。而耶穌基督要顯示的,就是祂默西亞的身份亦同樣是源自這份愛,以愛去拯救世人。可是門徒們一次又一次不明白,不了解。門徒們的經歷,是否也反映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信仰的歷程?是否亦反映著我們對「默西亞」的固有概念,好像門徒們的一樣?
我從小便領洗入教,對信仰的認識一直只在書本上,又因為自己是天主教徒,這個「身份」使我背著不少「責任」,例如要上聖堂,在校內要參加宗教活動等等。直到上了大學,對信仰的參與最初也只是基於自己的「身份」,加入了天主教同學會,並與其他天主教徒尋找「身份認同」。當時做了不少工作,與耶穌的關係就只是建基於身份,再沒有別的。
後來天主的召叫來了,現在回看實在是天主對自己一份特別的邀請,邀請我去進入一份關係。即去認識祂怎樣進入了我的生命,我又怎樣在生命中看到祂的足跡,這正正是遠超過「身份」所需要認識的。在認識的過程中,由最初只看到耶穌在我生命中所行過的大事,到後來慢慢地懂得開放,讓祂進入我的隱密之處,即我的心靈深處,那裡藏著我的傷痕、我說不出的痛苦、我內心的需要,以及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的,也不敢面對的各種感受。
與耶穌建立關係需要時間,也需要經歷, 尤其是我們在各種苦痛中的經歷。當我們開始問「耶穌是誰?」又或是開始在不順景中質疑信教的用途時,那就是基督邀請人去進入與祂更深的關係的時刻,亦是深化信仰的切入點。願與各位共勉!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