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當選六周年
期數
3918
刊登日期
2019.03.22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24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教宗方濟各於二○一三年三月十三日當選為第二百六十五任伯多祿繼承人,如今已是六周年。他是首位出自美洲、耶穌會,以及以亞西西聖方濟各為名號的教宗。在過去六年間,教宗在牧職中展現不同的靈修特質。
首先,教宗方濟各在訓導中總是把與上主的相遇置於中心地位,他指信仰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與我們的救主具體地相遇。
其次,教宗強調祈禱的重要。真正的祈禱在於建立活生生的關係,一種透過聆聽和對話、深感慰藉和釋放的日常生活體驗。
這位教宗牧職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邀請眾人讓聖神來改變自己,從封閉到走出去,從防衛到款待。
教會是救恩的聖事,教宗因此表示,教會「必須永遠是開放的天父之家」。「教會不是個海關,而是慈父的家,任何一個生活艱辛的人在其內都有席位。」教宗也說,「聖事的門也不該因任何一個理由而關閉」。同樣,「聖體聖事雖然表達聖事生活的圓滿,卻不是對完美者的一種獎勵,而是對軟弱者的一種慷慨的醫治途徑和食糧」。
教宗表明,天主的子民,教會必須持續不斷地更新自己,好能愈來愈忠於基督。他指「一個為窮人的貧窮教會」乃是服務並懂得一起行走,包括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和男女平信徒,戰勝各種教權主義。
教宗亦多次指出, 上主的慈悲沒有止境, 若我們不予以接納,就是拒絕天主的愛。
基督徒身在塵世卻不屬於塵世。教宗闡明,基督徒不應封閉在自己的宗教環境內,而應貢獻自己微小的磚石,為在社會中締造和平、正義及友愛。教宗因此譴責在戰爭中獲利的商人、謀殺和丟棄脆弱者的經濟體系,以及意識形態的殖民化,例如回應生命、家庭、教育和良知自由的社會性別論。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