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一個特別的日子:四旬期

期數
3918
刊登日期
2019.03.22
作者
麥琬淑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24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每年農曆年後不久就是四旬期的開始,週而復始,四旬期的靈修不外是守齋、克己、拜苦路、避靜等;當然這些都是很好的靈修活動,也是為預備自己必須的活動。 

聖經上說:「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今年希望大家能過一個稍為不一樣的四旬期⋯⋯首先在個人操守方面,守齋、克苦是應當的,耶穌對群眾說:「你們聽,且要明白:不是入於口的, 使人污穢;而是出於口的,才使人污穢。」(瑪十五10-11)所以我們只是在食物方面節制是不夠的,中國人有句名言:齋心不齋口。今年是否可以多做一點「齋心」的事呢?例如多說一些有建設性的話;少講是非,少批評,少判斷;多點溫和,少點暴躁;多點接納及讚許,少點指責。記得:「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瑪七1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至於拜苦路及避靜,我們是否嘗試找些不一樣而深入的方式⋯⋯例如:每個堂區或鐸區都會有一天或半天的避靜,今年是否可以多撥一點時間來做一個稍為長一些的避靜,甚或「靜」一些的避靜,不再只是因循苟且,循例做過了就算, 而是去尋找一些完全寧靜的機會,與主相遇密談。在聖經中我們看到耶穌多次上山祈禱,為尋找上主的旨意,特別在山園中,耶穌更要在祈禱中獲得力量。

聖保祿宗徒說:「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完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甚麼也不算。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格前十三2-3) 是的,四旬期不只是修身的時間,也是愛德的時期;想想有多少人需要我們的愛德,由外至出錢出力為窮人服務,內至多慰問多關心家中的長者,也是愛德之一。

實踐愛德是隨時隨地的,要有很敏銳的心。敏銳的心是要鍛鍊出來的,那就必需依靠默想和祈禱。四旬期也是一個默想及研讀聖經的好時期,多讀聖經,少看電視、電腦及手機,騰出時間和空間與主密談,這也是四旬期特別需要做的。

雖然本文刊出時已過了四旬期的一半,不過讓我們利用餘下的時間多得神益,經驗一下耶穌在曠野裡四十天的試探及甘飴。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