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函授課程 超越時間及地域

期數
3919
刊登日期
2019.03.29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31 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教友總會(總會)於一九五九年開始試辦「教義函授班」,讓無法抽空參加慕道班,但對天主教信仰有興趣的人士,能安坐家中探討信仰,認識天主。課程試辦首年約有八百多人報讀,及後每年均有新的參加者。課程內容先後取材於新加坡及台灣當地的函授課程單張。

另外,總會在一九八二年也特意為教友編寫「再慕道函授課程」,好讓教友能自我學習,重溫教義。時至今日,已有數千教友完成這課程。兩個課程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參加者能不受時間及地域的限制, 在僅有的空餘時間,透過閱讀課程單張內容,作個人反省,同時認識並鞏固信仰, 與主建立密切關係,很適合繁忙的都市人。

課程由多位義工教友擔任導師,負責批改習作、解答疑難及與學員分享信仰歷程。已擔任十二年義務導師的盧倩怡認為函授課程是個有趣的平台,可讓她與不曾見過面的學員分享信仰。她每週期待接到學員完成的課程單張,了解他們對該課文內容及反省題目的感受和分享。另外,倩怡表示學員除分享對課題的看法外,也會分享生活經驗,例如在成長過程中如何接觸信仰、在照顧患病家人時面對的困難和壓力、內心的期望等等。同樣地,學員亦期待她的回應,並會邀請她為他們的需要祈禱,就這樣大家不經不覺地成為信仰路上的同行者,互相代禱和支持。

另一方面,倩怡認為此項工作可促使自己成聖,皆因當遇到學員提出有關信理的問題時,便要查閱資料及提供正確答案,久而久之便慢慢加深了對這方面的認識。還有的是學員的分享及給他們的回應往往能推動著自己更加投入信仰生活,例如一次有學員分享了「讀經運動」,她便鼓勵對方每天讀經,但大前提是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樣每天讀經。因此,倩怡表示十分感恩能成為課程的義工導師。

另一位義工導師何韶頤已擔任此工作六年了,回想當時她接受了其聖母軍支團團長的委派,加入成為課程小組的一員, 她頓時感到很興奮,因為她感到這份福傳工作既可擴闊眼界又有意義。她相信參與教會傳揚福音的工作應該是義不容辭, 而以書信與他人作信仰上的交流的形式很特別,所以她很樂意接受這個派遣。從一封又一封的單張往來,她與學員慢慢建立起友誼,每週都期待著他們的回信,聽著他們的故事,與他們一起歡樂,一同憂傷。學員均樂意訴說領洗入教的過程、或新婚、或朝聖的喜悅,又會提及大病後康復的情況,也有囚友學員對出獄的期盼與心聲等等。這些都帶來很多個人反思的機會,豐富信仰上的認知,也催促她需要加強自己在信仰上的培育,以提升解答學員疑問的能力。總括來說,義務導師這工作實在對她大有禆益。

進入千禧年代,互聯網普及,總會也與時並進,將教義及再慕道課程內容上載網頁,提供網上課程供各界人士報讀及瀏覽。另課程單張也可作為堂區慕道班參考資料之一。總會曾於一九八八年重新編寫課程內容,除迎合本地人士的需要外,也因應社會及教會在教義上的更新。另於去年再次修訂課程內容,將於年內完成編撰並推出,望能惠及更多有興趣認識天主的人。

•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