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醫生天天守大齋
母親提醒兒子四旬期開始,除了領「聖灰」,還要守大小齋。年青的公立醫院醫生苦笑回答:「媽咪,您放心,我們天天都守大齋!」這就是今天公立醫院叫人擔心的實況。回應病人家屬的「知情權」本無可厚非,這是文明社會的做法;然而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硬要推銷這項優質服務,不單令前線剛出道的醫生吃不消,甚至連他╱她吃午飯的時間也給剝削了。有關詳情,我們的沈祖堯醫生早前在「東方日報」網頁已有談及,值得一讀,這兒不再另述⋯⋯
我們的社會實在生了病,盲目相信「數據」可以反影一切及解決所有困難。結果呢?醫管局要求醫生除了看病醫人,更要負擔繁重的文書報告,及天天跟病人家屬溝通。解釋病情之餘,還要苦口婆心,勸對方接病人出院。有些明理和有能力的家屬固然合作愉快,但踫上野蠻和真的無能為力的人,我們的大夫就慘了。但請注意,這些厭惡性工作,俗稱「Dirty Job」的,當然是由年資淺的同事承擔。
萬一再不幸遇上那個情緒不穩、極度忿怒的上司,你就命苦了。我親眼見過這樣的人,大庭廣眾,當面痛罵下屬。年青醫生如果IQ、EQ稍弱,肯定挨不過。在這情況下,莫說平常人,就算是「鐵金剛」(007)也未必吃得消⋯⋯巡完房,打完電話後,街症病人已經等得不耐煩,結果工作一項接一項,連午飯時間也要給犧牲掉。不是借題發揮,批評政府的藉口;倒是鐵一般事實⋯⋯
回頭說另一邊廂,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生活也不好過。又是數據和文字害人,教師明白除了課程授課,一定要多花時間跟學生和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然而現實無情,繁重的課程,無盡的會議和文字紀錄,已經花掉老師不少原本是用來關心學生的時間。結果師生關係疏離,引發家長諸多不滿,對校方常常作出有理或無理的批評與指責。有能力、有愛心、有承擔的校長,當然可以頂得著來勢洶洶的壓力,但稍一「五行」欠奉,則校園可以變成權力鬥爭的盤地。情緒處理不當,分分鐘與老師、同事及學生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因而弄出悲劇或慘劇,傳媒和公眾輿論往往傾斜⋯⋯
或許大家已經忘記醫生、護士、老師、校長都是普通人,不是超凡入聖的智者。他╱她們遇上困難挫折,又有誰去協助疏導負面情緒?政府官員的思維很有問題,錯判以為用「錢」可以買到「服務」,買到「人心」。這也道出為何公立醫院不少年青醫生一打完「少林木人巷」,一夠「班」後便往外逃亡;那些肯留下來旳一定是很有「聖召」感的人!同樣,學生網上欺凌老師、老師跳樓自殺、校長入住精神科病房、老師「無厘頭」報警要拉學生等,都不能視作單一事件;因為上述一切直指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醫學院」和「教育學院」除了傳授知識,似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倫理學」和「人格心理成長」兩科是必修抑或選修科,後果將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