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慈悲是教會生活的基礎

期數
3923
刊登日期
2019.04.26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28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本主日是「救主慈悲主日」,教會於這天頌揚天主的無限慈悲和治愈破碎人性的能力。人人在生理、情感或靈性上都需要治愈,因為俗世人經已分崩離析。

我們全都可能在生理上或是情感上有節缺失,這可以為我們帶來莫大苦楚和痛苦,又或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壞習慣、偏情或情緒困擾, 也好像依附於我們的基因當中。

可是,我們不禁要向天主子民提出一個惱人的問題:我們反對天主的慈悲嗎?若然不是,這會聽起來荒謬無稽。實情是,我們在一個要求公義卻拒絕慈悲的環境成長。人類對公義的一般理解,就是賠償損失,或論功行賞,或懲罰錯失。因此,我們不反對嘉獎有功者,但是,我們或對接納「罪人」加入教會圈子反感。

結果, 今天我們當中不少人到頭來, 過著毫無喜樂或希望的生活。許多人憂傷不已,因為他們只帶著自己的痛苦、傷痛和缺失、癖好和行為障礙等過活。到底有否辦法擺脫這絕望世界?我們能否痊愈?又如何除去自己的軟弱? 

救主慈悲主日, 是飽受委屈的慈母教會對我們的提醒, 她召叫子女接受無限制和無條件的天主慈悲。如果有人深愛讓稅吏瑪竇位列宗徒之一的耶穌,大抵沒有人會反對。我們愛耶穌,因為他寬恕了犯姦淫而被捉住的婦人以及接納瑪達肋納的瑪利亞成為他的跟隨者之一。我們愛耶穌,因為他教導我們關於一個家主在不同時辰雇用工人到葡萄園工作的比喻。在這些情況中, 我們愛上主, 因為他寬宏大量,慈悲為懷。

然而, 我們忘記慈悲, 卻要在犯錯之時只呼求公義。我們只希望犯錯者得到懲罰,讓「公義」得到伸張。在堂區,有教徒曾有這類質疑:「為何慣犯應當獲准加入教會?」儘管教會不斷提醒甚至訓示,但是有些人仍拒絕改變,不願去接待他們。

在找尋答案之前,我們當首先想想誰人有資格先去論斷,判斷哪些人值不值得成為教會的一份子。救主慈悲提醒我們,沒有慈悲的公義是毫無意義的。為一個充滿喜樂和希望的生命來說,慈悲和愛,有時跟公義和堅守法律同樣重要。

或許基督徒已忘記如何活出慈悲,我們被誘惑而「只注重於公義, 卻忘記公義只是必須又不可或缺的起步」;其實慈悲正是教會生活的基礎。教會是否可信,在於教會如何展示慈悲。(參慈悲禧年詔書10) 

福音正正提醒我們: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五7)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