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不敢碰的傷痕

期數
3923
刊登日期
2019.04.26
作者
何家怡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28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多默面對耶穌復活的事跡, 顯然覺得不可理喻。

伯多祿、若望、他的同伴、甚至婦女們都看見了復活的主,自己卻仍蒙在鼓裡。當他又再一次聽到他的同伴說「我們看見了主!」時,我在想,如果我是多默,我都會憤怒地這樣回應他們「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孔……我決不信!」然而,當耶穌再次顯現,邀請他去觸摸他手上的釘孔, 探他的肋旁時,那一刻,他卻步了。

耶穌身上的傷痕,並不像我們不小心跌倒或擦傷的那種,而是盛載著一份很沉重的缺憾。亦由於這份沉重,這份或許超乎人能承受的能力,當我們看到它、碰到它、面對它時,會害怕,會卻步。釘孔及肋旁的刺傷雖然沒有在我們身上出現,可是它卻可以在我們的內心, 以不同的形式留下不滅的印記。

我在外地的一次年避靜中, 剛巧有一天是默想基督的苦難。避靜的地點是一間佳蘭隱修院,而避靜則由院牧修女帶領。她讓我們去默想基督的五傷,並說若能夠親手觸摸一下更好。於是我特別選擇了一個伸開雙手,五傷可見但又平和的耶穌像,我很快就坐下了。由於那像很大,當我坐下時,耶穌手上及腳上的釘孔, 剛好就在我的眼前。於是我開始默想,想了很久, 想到修女鼓勵我們去觸摸,便嘗試伸手。手是伸了出來,卻在釘孔前停下了,感到內心有一個很大的阻力阻止了我。我不知道我靜止了多久,只知道那一刻的感覺很複雜、沉重,然後,淚流下了。我還記得那一刻,看著耶穌伸出來的手,像是柔情地邀請我去觸摸。其實要觸摸的,不是祂的傷痕,而是我內心深處的傷痕。祂的傷痕,象徵性著一份很深很深的被誤解、被捨棄, 而且是被祂最愛的人所摒棄。祂奉獻了祂的一切, 祂愛盡了祂的人民,換來的卻是被他們拋棄。相信祂內心的痛楚,比起肉體的更難忍受。我害怕,因為祂的苦難牽起了我自身的經歷。想忘掉,卻不能, 當然亦不想再有。祂身上的釘孔, 給我看到我自己身上的「釘孔」, 磨不掉,也忘不了。

基督耶穌復活了,卻沒有要求完美的身軀,但仍保留了釘孔及肋旁的傷痕,為的不只是去證明祂就是那位被釘的耶穌,而我深信祂要顯示的,是那份釋放。在這沉重的經歷中讓祂進入,並邀請我們不要怕去面對它,接受它。那些傷痕將永遠伴隨著祂,但因傷痕所帶來的轉化,正正就是邁向生命完滿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說回避靜,最後我還是鼓起了勇氣,合上眼去摸祂手上的釘孔。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被釘刺破, 在釘孔旁結了疤的肉,中間空了一個洞的手掌。雖然那像是木頭所造,但那份震撼的感覺,將永遠存留在我的心中。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