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之聲出版社 舉辦小學宗教教學講座

刊登日期
2019.05.03

(本報訊)良友之聲出版社於四月十一日,假嘉諾撒聖瑪利學校,舉辦小學宗教教學講座——「從『身』認識主;愛我新語言」,由香港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轄下「惜身文化」小組成員,分享在教學中如何教導學生領受天父的恩賜,了解自我、學會尊重自己及欣賞他人。當天設有短片分享、遊戲及答問環節等,多位教師、牧民助理及社工出席。

活動開始時,良友之聲出版社社長梁熾才神父帶領祈禱。及後,第一位講者謝婷婷指出青少年生長在數碼化的時代,「未懂說話,已懂得用平板電腦。」她說小朋友活在「吸睛」的文化中,「著重放上網的資訊能否吸引別人看、讚好。」她播出一些抖音片段,指出使用者年紀小,在鏡頭前用身體擺著各種姿勢,面對不懷好意的人時,容易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另一講者吳恩茵指出惜身文化與身體神學有密切關係,而身體神學即透過身體展現天主的奧秘。她說每個人的自身價值並不是取決於其他外在條件,而是作為天主子女的身分。此外,她以聖德蘭修女、鮑思高神父的德行,帶出人藉著身體可以說「愛」與「被愛」的語言,鼓勵人「奉獻自己,把自己作為禮物幫助他人」。

在講座上,惜身文化事工組組長朱志洪,分享「惜身文化」的事工。他指社會上愈來愈多家庭離異個案, 為了能把正確的觀念傳給小朋友,透過教育把身體神學知識,從小說給小朋友知道十分重要。

講者王可欣育有三位小孩子,她認為讓小朋友明白個人的獨特性十分重要, 而「身體神學正正告訴我們為甚麼每人都有所不同。」她說,家長都會關心怎樣跟小朋友探討他們的身體,而她認為首先應該是要讓小朋友認識和欣賞自己,「因為不懂愛自己, 便難以愛他人。」她以小組與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合作,教授身體神學的例子,說出如何在小學層面上應用身體神學的原素於現有宗教課程上。

講者為婚委會助理執行秘書何文康博士,他說, 「認識天主做的事物,便是認識天主」,所以面對非公教學生,他指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感觀感受到天主的臨在,或以故事形式讓學生明白抽象的概念,例如愛。

香港嘉諾撒學校的兩位宗教科教師當天一同出席交流會,教師龔惠儀對本報說,她希望知道更多新的方法把尊重自己及欣賞他人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她說, 在教學上講述惜身問題時, 「學生認為教師、父母指責的行為,其實十分普遍,而覺得我們老套。」她認為會上帶出身體是天主的創造, 所以人要珍惜的重要信息。另一教師梁詩慧補充,有些家長「每時每刻都會放子女的照片上社交平台」,她認為亦需把惜身訊息傳遞給家長。(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