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伯多祿的皈依

期數
3924
刊登日期
2019.05.03
作者
張心銳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5 月 05 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宗五 27﹣32,40﹣41 ∣ 答唱:詠 30 ∣ 讀經二:默五 11﹣14 ∣ 福音:若廿一 1﹣19 

為親身接觸耶穌曾經走過的雲石階梯(三百年來首次, 取去保護雲石的木板),本人在聖週特別安排時間到羅馬聖階小堂朝聖,相傳是耶穌接受比拉多審訊時,曾走過那段階梯。每年吸引數萬名天主教徒跪著拾級而上,既是熱心敬禮,亦是補贖。

聖階由八十級的雲石梯級組成, 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在公元四世紀時,從耶路撒冷運來的。我像其他的朝聖者一樣,滿懷賠補基督苦難之情,一邊誦念玫瑰經,默想苦難的奧跡,一邊沿階梯跪拜而上,而且親吻在聖階上的十字架,相傳是耶穌受難時所滴下血液的位置。聖階的熱心敬禮,希望透過身體的疲苦,更能了解耶穌的苦痛;從自己的痛苦與疲勞體驗基督的逾越。

我自己跪在聖階的中段,已經感到雙腳痲痹;眼晴卻望著聖階末段的苦像,提醒自己不要放棄。在雙腳疼痛的同時,仍然懷著到達終點的希望。最後到達終點,自己的雙腿開始動彈不得,但又是一種心靈的跨越, 使本人想起有幸參與三十日神操的內在體驗。

聖依納爵在神操中,「眼看耶穌基督這樣高懸十字架上,便即景生情,讓自己的心和口去說要說的話。」(神操53 號)他沒有提議要說甚麼或應說甚麼,只是投入在與耶穌的交往關係之中,參與耶穌現身說法的苦難、死亡的奧蹟,體驗自身的被愛之後,自不然會流露出相稱的話語。本主日福音的主角:宗徒之長——伯多祿,也有相類似的體會。

本主日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的附錄。說是附錄,內容卻極豐富,綜合四部福音的重要信息,以下有三道信息跟各位分享: 

在加里肋亞顯現

首先,是耶穌復活後的顯現都在耶路撒冷或附近,若望福音卻細說, 耶穌如何在加里肋亞湖邊顯現給門徒。為何偏選在加里肋亞顯現?耶穌到處宣傳天國,祂在加里肋亞一帶活躍,由施教到行奇跡;之後,增餅奇跡、治病驅魔、甚至後來起死回生。耶穌亦關心門徒們的信德, 步行水面的奇跡,增強當時容易受驚而信心往下沉的伯多祿。加里肋亞是天主喜歡,也是宗徒與基督開始建立關係的地方。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宗徒們四散,害怕司祭長及長老們,決定重操舊業,捕漁的捕漁,收稅的收稅。然而,復活的主沒有忘記伯多祿和宗徒們,從這些記憶中,再次肯定他們的身份和使命。主不但在加里肋亞,也在我們繁忙的都市及充滿壓力的生活顯現,我如何在過去和現在為基督,或在基督內過我的生活。

皈依與自我認識

第二道信息:伯多祿作為宗徒之長,對其他漁夫門徒的號召力,這力量來自他被轉化的經驗。「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若廿一3)「但那一夜甚麼也沒有捕到。已經到了早晨,耶穌對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若廿一6)在耶穌講道時也曾發生這樣的事蹟,「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 你要做捕人的漁夫!』」(路五10 ) 伯多祿聽了這句話,就捨棄一切,跟隨耶穌。現在主復活了,又再度重演。

昔日,伯多祿表面上試圖阻止耶穌上耶路撒泠受死,但雞啼前三次否認耶穌,伯多祿暴露了心底的脆弱、恐懼和自我中心,他看到了這真實的自我,主對伯多祿仍然信任、寄望和愛意。耶穌被出賣時望著他(路廿二61 ),在復活後為他準備早餐(若廿一12 )。伯多祿願意重拾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何嘗也不是, 有時喜歡把責任推諉於別人、環境和法規;伯多祿的轉化經驗,使我回歸到天主在自己心田中所播下的生命、希望和愛的種子;他的自我認識的歷程和被治愈的經驗,值得基督徒借鏡。本人深信,在主內的自我認識可啟發出別人內在的真誠,補足彼此的貧乏,拉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

聽天主聖言

伯多祿成功捕魚,必須靠聽耶穌的話——天主聖言。這是第三道信息。福音作者仔細描述伯多祿,聆聽主耶穌的說話,之後承擔起捕人漁夫的使命。雖然他性格衝動魯莽,仍然容許上主和別人進入自己生命的心懷,他充滿感情的心靈,容納自己的限制和不完整。相反,一個麻木不仁的鐵石之心,使我們不能聆聽天主。伯多祿開放自己,聆聽聖言。聖言在哪裡?聖言不單在聖經,也間接在大自然和別人身上。我們聆聽天主聖言,便需要打開心窗;才能重燃伯多祿的這份衝勁,全心全意繼承天主給我們的使命。

總結

默觀聖階小堂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於是再轉眼看自己:我為基督做了甚麼?我為基督在做甚麼?」(神操53 號)我為天主、為教會能奉獻甚麼?這不單是修道人或司鐸每天反省的主題,基督徒也應不斷地默觀。五月六日(週一)是聖道明沙維豪的紀念日,他決心成聖自己,善盡本分;也陪伴其他青年走向聖德。青年人,你為基督又可做甚麼?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