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舉辦講座 探討修訂逃犯條例影響

期數
3927
刊登日期
2019.05.24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5 月 26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本報訊)立法會恢復審議「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前,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與聖安德肋堂關社組於五月十九日於該堂區,舉行「『逃犯』條例關你事」講座,探討逃犯條例對眾人的影響,約一百四十人出席。

講座開始前,陳滿鴻神父領禱時,祈求天主保護香港和眾人的安全,讓人們能過著有尊嚴和充滿自由的生活。 

沈士文大律師:修例後由特首主導

講者之一、正委會法律顧問沈士文大律師說,當局修例後,可把未經法庭審訊的人士,引渡至中國以至未與香港簽署長期協議的國家,包括「非洲、中東、或一些沒有司法保障的地方」,而移交程序將會交由特首主導,「集大權於一身」;而法庭方面,亦因著司法獨立和尊重立法程序,修例後只可跟著申請書,在無法傳召證人出庭下,「只要表面證據成立」,便會批出引渡文件。

張超雄議員:審議過程違規

另一講者、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博士稱,雖然逃犯條例已剔除九項罪行,但「剩下的三十多項,基本上對所有人都有影響,特別是傳媒、在內地做維權工作的人」。他亦指早前立法會秘書處以書面傳閱方式,要求審議修訂逃犯條例法案委員會的委員表態,經已違反議事規則。他寄望更多香港人為公義發聲,亦呼籲與會者向不清楚逃犯條例的朋友解釋事件。

陳滿鴻神父:教會應維護公義

方濟會陳滿鴻神父從信仰角度指出,天主除了是愛和寬恕,更是公義的,「亞當和厄娃犯罪後都受到懲罰」,但天主懲罰人的前提,是希望以愛讓罪人悔改,不再犯錯。

陳神父說,在中世紀時,當一個人犯罪後,在民法以外,教會協助他們悔改,讓他們「在修院與修士每天補贖和祈禱」,藉此履行天主的公義;而在香港政治、司法和外交的塑造下,香港社會過去亦能保有這種讓人悔改的空間,「不是為懲罰而罰」,跟信仰精神吻合。所以,他認為教會有責任與使命,於不公義的政權面前捍衛這種公義價值。

正委會執行秘書陳麗娜當日席間對本報說,政府修訂「逃犯例條」的過程倉卒,講座是要參加者認清條例所帶來的影響,喚起更多人注意。

參加講座的聖方濟各堂教徒杜桂華對本報說,修訂逃犯條例影響每個人,且情勢迫切,「不是說沒有犯法,便與你無關」。就近日發展,他雖然對立法會否決修例並不樂觀,但認為最重要是眾人能表達自己意見。另一與會的聖多默宗徒堂教徒楊維仲說,他希望了解條例對宗教的影響。

聖安德肋堂年長教徒陳女士認為「修改逃犯條例並不合理」,她原希望透過講座了解青年的看法,但年輕參加者不多,「可能他們未有太多相關經歷,不能居安思危」,不過,她認為社會有時壓制年輕人發言,社會應讓他們表達己見。

湯漢樞機呼籲為社會祈禱

另一方面,香港宗座署理湯漢樞機五月十七日透過教區禮儀委員會發通告,鼓勵堂區於五月十八及十九日的彌撒中,籲請教徒為社會因政府擬修訂逃犯修例所引起的恐慌和撕裂, 以及市民的安全和自由祈禱。(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