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管教不到「源」是我
家長在面對幼兒管教時,通常面對幾個問題,例如:幼兒不願吃飯、經常發脾氣、拿著電子產品不願放手、在玩具店嚷著買玩具,不成功不罷休……因而令很多家長苦無對策、十分頭痛。
筆者不時到幼稚園舉辦幼兒管理小組,也會就著上述的情況分享一些處理方法。例如在幼兒不願吃飯時,可以嘗試用「限時法」,預先說明用饍的時間,時間一到便收拾碗筷,如幼兒未完成也需貫徹執行。有些家長在下一節回來後表示所學的方法十分奏效,不用兩、三天,問題已再沒有出現。但有家長則表示完全沒有果效。了解後,原來家長不忍心兒子捱餓,所以便給了餅乾、糖果充饑。說到這裡,可能大家也會認為該家長不懂管教。但再細問後,那位家長成長在一個很窮乏的家庭,三餐不足經常發生,對於飢餓感絕不陌生。所以該家長決定,就算不吃不喝,絕不讓自己的子女有饑餓的情況發生。那麼,這就可以對於「給餅乾、糖果充饑」就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也看到那位母親對兒子的愛。
已故家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沙維雅(Satir)一生致力推廣個人成長。她認為父母經常重覆在其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形式,即使那些形式的功能是不良的。所以人當下的選擇深受童年的經驗所影響,在不自主的情況下作出選擇,而這些選擇甚至慢慢成為個人或家庭規條而缺乏彈性。就以上述的故事為例,家長在年幼時的負面經歷,令她認為不能讓下一代再受這個痛苦。但實際上現時家中的經濟條件比她年幼時已大大的改善,子女承受饑餓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沙維雅認為「欣賞並接納『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而我們習慣展現自己感到滿意的面貌,隱藏自己認為醜陋的面貌。所以在小組中,筆者運用了沙維雅設計的「我的多面體」派對,讓參加者欣賞自己強項和接納自己的限制,覺察並整合它們,成為自己的內在資源,改善自我形像和親子關係。
希望大家能夠「與己和、與彼和、與眾生和。」
歡迎覽明愛家庭服務網址:https://family.caritas.org.hk/
明愛東頭綜合家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