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X通識】我的後補媽咪 In Safe Hands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五:公共衛生
少女意外懷孕,分娩後決定放棄撫養,社會福利署為嬰兒提奧尋找最適合的領養家庭。社工先安排暫托家庭照顧小提奧,讓他感受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斷接見領養申請人,了解他們的狀況。經歷了人生高低跌宕的艾麗絲接獲通知, 即將成為小提奧的養母……
影片花了頗長篇幅,詳細描寫協助領養服務的社工鉅細無遺的工作和當中困難,暫托家庭及各申請人的內心掙扎、痛苦和落選的失望情緒, 各人的故事縱橫穿插,互動牽引,刻劃細膩,過往甚少電影談及這類課題。影片沒有批判少女未婚產子的對與錯,避免流於道德說教,反而集中描寫福利部門及團體緊密合作,積極為棄嬰尋找最合適的養父母,祝願他們開展幸福愉快的新生活。
生命的確奇妙,小提奧(棄嬰)雖然剛剛出生,卻能感受到母親冷淡對待自己,起初對周遭事物反應遲緩抽離,幸得社工耐心解釋,最終得以釋懷。觀眾跟隨導演的鏡頭,彷彿陪伴著小嬰孩成長。另一方面,影片亦細緻地描寫準養母艾麗絲的心路歷程,由戰戰兢兢到逐漸趨向成熟, 對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
劇中的暫托家庭對寄養孩子同樣呵護備至, 視他們如親生兒子般養育,教導他們明辨是非, 賞罰分明。雖然擔任暫托父母可以獲得津貼,但他們並不視此為一份「工作」,更重要是一份「承擔」和「使命」,讓孩子學習和感受愛與被愛,在親切和關懷的環境中成長,培養良好的品格,建立正面的人生觀。事實上,「家庭」的定義,不僅局限於一群具有血緣關係的人,更重要是他們活在愛內,彼此分享愛,互相接納扶持。因此,即使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稱得上是「家人」。
至於香港,社會福利署領養課為父母雙亡、非婚生、父母未能或不願意照顧的兒童找尋合適及永久的家庭。部份有特別需要的兒童,因缺乏合適的本地領養家庭,會被海外家庭領養。領養課同時協助以私人安排方式進行的領養,如繼父母或親屬領養。截至二○ 一八年十二月,領養課一共處理了一百七十四宗申請。自二○一○年一月起,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保良局及母親的抉擇亦提供本地領養服務, 為有意領養者進行家庭評估和批核申請。
問題研習︰
- 影片採取開放式結局,你認為故事將如何發展下去?
- 假如你是提奧,成年後會否聯絡親生父母? 為甚麼?
- 你跟父母及兄弟姊妹的關係如何?
- 你認為「家庭」的定義是甚麼?
參考資料
- 社會福利署 www.swd.gov.hk
法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10分鐘
目前正在戲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