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回歸二十二周年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廿二周年。
教會應否參與政治?好些人認為,政治乃不受歡迎的忌諱、是不誠實的同義詞。而「誠實的政客」這說法根本存在著矛盾! 因此,很多教會中人會認為,教會應遠離政治,政治問題該歸從政者去處理。
有些從政者也抱持相同觀點,但卻源於不同理由。他們視教會為其政治前途及計劃的威脅、障礙,所以不願意見到教會介入政治事件,其爭論理據是政治與信仰不應混淆。然而, 歷史正正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它告訴我們於歷史洪流中,很多人類災難起因是政治的失敗。
話雖如此,但必須說的,是教會雖然神聖,但卻是充滿罪人的地方;同樣地,真實的政治環境與教會如出一轍,充斥著罪惡與利己主義。因此,政治一如教會,需要我們的參與。沒有基督徒或相關人士可以逃避政治,正如沒有人能避開在社會生活。
我們是社會一員,意味著我們需要與其他人一起共處共生,所以參與政治是我們的責任,而非選擇。若政策失效,我們將成為犧牲品,在機會、命運、孤獨感及不能預知未來等各方面皆會感覺無助。
過去數星期,不同的香港教會團體聯同這城市無數人, 手牽手唱著聖詩《Sing Alleluia to the Lord》,正是要告訴政府我們確確切切關注這個城市的政治事件。
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已二十二年,二十多年前大家對於香港未來的憂慮,因著這幾年不同事件的發生、演變而逐步成真——中國拒絕給予曾應許香港市民的普選承諾、以教育改革作為宣傳伎倆和手段,以至最近提出的修訂《逃犯條例》,全部都是收緊對這個城市控制的手段。
看見這裡的政局發展,香港人的無助感已長久醞釀起來;無助感源於他們的孤獨,未能與別人好好溝通聯繫,在家庭、友儕間或教會活動中亦彷彿得不到支持。但當香港人真正面對失去說話、宗教、行動與集會自由,和遍佈社會的不公義及經濟不平衡的威脅時,他們深深明白到「人單獨不好」這句說話!這深層次的無助感與沮喪解釋了為何有超過二百萬人走上街頭。
我們冀盼得到甚麼?我們不應等待命運的安排,相反我們要開創前路。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迴避政治,正如神學家史勒拜克斯神父(Edward Schillebeeckx)說的話:「當我們各自發夢,那個只會是夢;但當我們與其他人一起發夢,夢境將變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