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曲徑通幽我獨行

期數
3936
刊登日期
2019.07.26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7 月 28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創十八 20-32 ∣ 答唱:詠 138 ∣ 讀經二:哥二 12-14 ∣ 福音:路十一 1-13 

仲夏, 芙蓉盛開之季,偷得浮生半日閒, 輕裝上路,獨自登山, 享受森林浴。上山之路,蜿蜒曲折,林蔭清幽。綠蔭中緩緩獨行,每一足印,記錄形體的旅程,心靈的軌跡。清蔭路上,寂寥為禱聲,腳步敲打靜觀的節奏。盛夏午後,默觀之旅,迷失在鳥語中。

生命旅途中,不知幾次,懇求天父, 導引迷路。仁慈的父,從未讓我失望。跟隨救主之旅,黑夜中孤身上路,竟夕探索,殘月曉風,漫天紅霞中歸途。無論攀過幾座高峰,滔過浩瀚汪洋,聖神一直同行,不離不棄,世途艱險,作我心靈的全球定位系統,從未失誤。祈禱,是生命的北斗星,茫茫星空中,從不改變定位,暗夜中堅定指引方向。

本主日第一篇讀經,記述亞巴郎與天主的對話。由於控告索多瑪和哈摩辣兩城的聲音震天,上主決定毀滅二城。上主在瑪默勒橡樹林向亞巴郎顯現。接受亞巴郎的款待。由於亞巴郎是上主所揀選的民族始祖,上主向他明言將毀滅二城。亞巴郎遂誠心懇求天主︰為城中少數義人的緣故,不要毀滅二城。上主最終應允,縱然只有十位義人,也會保存二城。可惜只有羅特一家為義人,上主兩位使者遂通知羅特,趕快帶同家人離開。羅特一家逃往附近的小城左哈爾後,天降硫磺和火,毀滅索多瑪和哈摩辣以及整個平原。誠然,上主俯聽了亞巴郎的祈禱,拯救了羅特一家。

第二篇讀經,聖保祿宗徒闡釋基督信仰的真理。基督是大司祭,天人間唯一中保,不斷在聖父台前為人類轉求。基督不單以言語祈求,更以其死亡和復活,為罪人賺取永恆的救恩。不論誰人,只要懷著信、望、愛,參與基督的逾越,就能得救。大司祭的祈禱,打通天人間的道路。

本主日福音,主耶穌以朋友造訪的故事,教導門徒應如何祈禱。因深夜朋友來訪,家主未及準備飲食接待,遂向鄰居朋友求借三塊餅。猶太人一般住在樓上, 樓下則飼養牲畜。由於已和孩子在床上睡覺,如答應朋友的請求,除驚醒家人外, 亦會騷動家畜,實在非常麻煩,拒絕亦是無可厚非。然而,經不起朋友再三懇求, 終於應允所請,起身取餅,滿足朋友的需要。可見祈禱時,須對天父懷著堅定不移的信賴,深信天父慈愛,只要不懈祈求, 必然獲得所需。

或許會問:何以我們的祈禱,常常不獲垂聽?首先,如果所求只為滿足偏情私慾,於己於人無益,並不合乎父的旨意, 天父當然不會俯聽。再者,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只會祈求眼前的利益,卻不懂祈求真正所需,表面的滿足, 無法回應深層的需求,天父不會恩賜。更為要者,天父只會恩賜最好,不會給予次要的好。然而,甚麼才是「最好」?基督道出何謂最好:「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豈不更會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嗎?」原來「最好」,就是聖神。聖神是恩寵的泉源,恩賜一切所需。如果從不祈禱,從未與天父建立親密關係,天人心靈相隔,如何明白聖父的心意?如何懂得祈求恩賜聖神? 

甚麼才是最好的祈禱?「父啊,願你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

下山的路,鳥話依舊,夕照歸途。心靈滿溢平安。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