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平靜下來 學習聆聽
立法會議員和政治領袖都是政策制定者,受市民委託, 期望他們能透過合理的規範達至良好管治;立法者亦理應在敲定任何本市法律之前,先作諮詢,取信於民。然而,這終歸是良好管治的理想,無論是民主政制或是獨裁政體,現實與理想差距甚遠。
中世紀的教會歷史曾記載,當時的社會中,神職人員被認為是智慧的捍衛者,社會風氣不期望人民會詳加思考,因為神職人員已為所有人周詳考慮。時移世易,政治家好像取代了這個代替眾人周詳考慮的角色,但這些政策制定者有時誤以為自己擁有卓越的知識與智慧,這無疑是一大危機,他們相信自己「不會犯錯」,重視自己的智慧多於此城人民的共識和意願。
常言道:「眼見為憑。」但悲哀的是,他們眼觀卻沒有真正看見。要真正看見,不僅需要清晰的視力,因為縱使睜開雙眼,仍可以只看得很少、很有限;所看見的,亦不代表真理的全部。故此,單單依靠看見的作為絕對事實、真相並以此作總結,恐怕這欠缺說服力。
香港現今所面對的問題,並不是這城市所獨有。全世界的良心亦正因為巴勒斯坦等地的正義和平問題備受衝擊,因為不少人意識到自己原來對受壓迫者的呼聲充耳不聞,無人可以獨善其身;時至今日,受壓迫者仍繼續掙扎求存。
《宗徒大事錄》其中有一段吸引人的章節畫面,形容掃祿(即以後的保祿)被強光擊倒在地,他從地上起來後睜開眼,卻已甚麼也看不見!其實這並不是肉體的瞎眼,他看不到的是自己對耶穌追隨者、宗徒們仇恨有甚麼意義,而他最需要的,是有人到來開啟他的眼睛,讓他真正看到基督的奧秘。我們往往只觀察到事物的表面,卻看不到底下的意義。
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醫治了很多人,當耶穌醫好瞎子,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他不只醫好瞎子的眼,更開啟了他們的心眼,讓他們看清楚。究竟耶穌的恩寵與教導如何讓我們看得更深入、更真切?為香港,目前最急切需要的,是政府與請願人士坐下來互相了解,並處理雙方的歧見,這樣做有助他們回應彼此的立場及要求。
面對困局時,在宏觀政策與管治問題以外,在人際關係層面,我們要學習靜下來,在各人持守不同立場時,如何維護團體的團結;在不妥協真我時,如何維繫親情、友情;在確認惶恐、無助、憤怒等不同情緒時, 如何得內心的平安、信仰中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