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與人命
期數
3939
刊登日期
2019.08.16
作者
幸羊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8 月 18 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我是一名中五學生,同時更是今年領洗的新教友,平時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相片,喜歡以相片形式記下一些社會的大小事。
近期發生了許多事情,例如城中熱話逃犯條例。逃犯條例就著台灣殺人案而修例,防止香港成為「逃犯天堂」。但是逃犯條例帶來的禍害比你們想像得更差,由一開始台灣殺人案本來可以一次性執法,何必要立例強行通過呢?今次一連串的運動都見到香港的種種問題,官警黑被指勾結,警察濫用職權等問題。第一次一百萬人,第二次二百萬人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撤回修例,但是政府有沒有聆聽?沒有!
「有耳的,聽罷!」這句是出自瑪竇福音第十三章,耶穌講撒種的比喻最後的一句。當中並不是真的說有耳朵就去聆聽祂所講的話,「聆聽」並不只是一個動作, 「聆聽」是包括了聽見、思考、理解及實踐這四個範疇。引用到林鄭身上,市民不斷講述他們的訴求,林鄭一定是做到聽見和思考,她當然懷著她的「愛國愛港」的理念,堅決反對市民的訴求。但是從中她有沒有做到其他兩項呢?至今有市民自殺,以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向政府示威,要求她撤回修例。她並沒有理會這些珍貴的生命,而去理會立法會的玻璃門、中聯辦前的國徽,這些死物難道比起人命更加重要嗎?
這次運動中,有很多人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前途,甚至自己的生命。就好像耶穌當時被法利塞人誣蔑祂,並且判祂死刑一樣,為了所有的人而犧牲就是為了成全所有的人。
「把這些東西從這裡拿出去,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為商場。」(若二16)裡面是講述耶穌潔淨聖殿,潔淨聖殿是指耶穌把這些不應該存在於聖殿, 破壞聖殿的東西清理出去。我們都應該把這些破壞香港的東西趕走,令到香港保持和平和應有的權利!香港加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