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修訂逃犯條例為社會所帶來的動盪不安,已持續了近三個月,請願者向政府提出的訴求仍「未得到任何回應」,因此必須繼續抗爭;政府的回應卻並不如請願者所期望,因為特首林鄭月娥僅表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已「壽終正寢」。
壽終正寢的條例能否「復活」? 很多人擔心它會重新推出,或認為暫時擱置帶來太多隱憂,故此要求正式「撤回」。雖然政府至今仍未切實回應這項民間訴求,但林鄭月娥亦已向香港市民公開道歉。接連的逾百萬人遊行請願,某程度已令政府改變態度,然而人們仍認為當局實際上卻是寸步不讓。
近月香港在社區上的衝突不斷升級,社會關注警方,以至部份人使用武力的方法。政府把請願者稱為「暴徒」,卻久久未落案起訴那些於七月廿一日在元朗持木棍毆打乘客、請願者和記者的真正暴徒;至八月中,已有逾七百名請願者被捕,卻未有衝擊元朗西鐵站的疑似黑社會涉案人士被檢控。
請願者與警察的矛盾與裂縫,更因著女青年疑被布袋彈射眼、倒臥血泊中的事件而愈益擴大,報導引述醫生指當事人的眼睛有可能失明。種種事態令市民對政府及其機制, 尤其是警方執法失去信心——便衣警察混入請願者當中且被識破, 更有人質疑他們可能有份煽動暴力,又或電視呈現警方暴力對待請願者的畫面,令許多人質疑:「究竟哪一方更暴力?是請願者還是警察?」
在修例的爭議與衝突之下, 警民雙方都是受害者,雙方被迫承擔政府施政失誤的後果,故此輿論不斷強調:「政治問題應政治解決。」
與此同時, 街頭的請願行動愈見增加,而當輿論以為民間或現疲態之際,八月十八日再有一百七十萬人冒大雨上街請願。面對民間愈來愈強烈的訴求,特區政府一直只限制和針對請願活動,不斷透過警力去處理政治問題。
現在有些人不惜採取任何方法去扼殺請願者的聲音,八月廿日將軍澳的「連儂牆」便發生持刀傷人案,三人受傷,就算是和平表達訴求的人士,以至對請願者表達同情理解的人,都可能是暴力恐嚇的目標。
已「壽終正寢」的條例也許不會復活,但這個傷痕累累的社會又能否重生並得到醫治?讓我們為香港社會的平安與修和祈禱,讓香港社會在群策群力中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