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柏林青年工作坊 體會高壓統治的經歷

期數
3940
刊登日期
2019.08.23
作者
吳穎堯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8 月 25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上個月到柏林參與交流活動(Youth and Change),內容專注於不同時期的青年如何理解一直在轉變的社會狀況(how does youth perceive society)。我們在旅途中一直到訪不同地方,旨在了解德國由希特拉時期、及至東西德分離直到現在近百年來的歷史,最後使現在作為青年的我們反思如何從歷史中學習,作出自己認為對的決定、並以青年的身分作出改變。

在認識納粹獨裁時期的過程中,主辦單位安排我們參與一個名為「7x Young」的工作坊,此工作坊設有幾個不同主題的展覽,主要以照片、有關的物品、口述歷史作基礎,闡述當時作為年輕人在高壓統治下的親身經歷。

在有關納粹政府壓迫猶太人故事中,以下這幀照片深深地觸動了我。照片剛好捕捉了這位勇敢的女士笑逐顏開的神情,她作為一名德國人,不顧當時政府對民眾的呼籲、義無反顧地光顧受抵制的猶太人商店,離開時還帶著一臉滿足的笑容,甚至連在店外駐守的納粹份子也彷彿受其感染,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發人深省的還有這塊番梘,它的背後有著這麼一個故事: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有人開始說:「猶太人身上都有令人作嘔的體味」、「他們不需要用番梘洗澡,因為用了和沒用都沒有分別」,他們不獲發領取番梘的配給券(ration coupon),意味著他們被禁止使用番梘。試想像在一段長時間都不能好好洗澡的情況下,身體怎麼能不發出異味呢?漸漸地,有關猶太人都有難聞體味的說法變成事實,使人變得更厭惡他們、拒與他們接近,最後納粹政權便能達到其以輿論使猶太人被他人唾棄、進一步將他們從社會中分離、最後把他們消除的目的。

在自由社會中成長、接受教育給予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從政府、大眾灌輸給我們的任何信息,而需作出個人判斷。是否政府說不,我們就要服從呢?我不是鼓吹大家做出違法的行為,但如果人民對政府或政權堅定不移地完全服從,我想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受政府壓迫、不得不對其服從,二是被成功洗腦、失去獨立批判能力;我不甘成為兩者其一,我享有自由的權利,絕對有質疑政府施政、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甚至可在極端情況下採取相應的行動、迫使政府對市民訴求作出「正面的回應」。

這些活生生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若有那麼一群像猶太人般被政府打壓、使政府每天都要出來「譴責」一次的人,其實我們絕對可以毫無束縛地表示對他們的支持;或者我們不會完全認同他們的做法,但如果大家都慢慢地開始與他們劃清界線,那麼他們便會像當時的猶太人般變得孤立無援、為人唾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