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再談「謙卑」

期數
3941
刊登日期
2019.08.30
作者
張心銳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德三 19-21, 30-31 ∣ 答唱:詠 68 ∣ 讀經二:希十二 18-19, 22-24 ∣ 福音:路十四 1, 7-14 

話說有一個農場, 有兩隻動物:豬和牛, 牠們開始討論彼此的身世,豬對牛說:「看! 人家平常對你都十分稱讚,把你看成勤勞的代表,每天為農夫努力工作,使產物收穫豐富。而你的外表也特別受人仰慕,乳牛的膚色十分美麗,加上有一個鼻環,令人欣羨。相反,每次當人形容我(豬)的時候卻是十分可憐,例如:『豬咁蠢』、『懶瞓豬』, 總是把遲鈍或懶惰與豬拉上關係。」牛便對豬說:「你知道我和你之間最大的分別是甚麼?當我在生時,已經把我擁有的和人類分享; 例如: 乳酪、牛奶;而你總是在死的時候,才把你自己擁有的與人分享,例如豬肉、豬紅。」人生在世應主動與別人分享,這就是謙卑。

謙卑是眾德之王

本主日的讀經環繞著,基督徒最大的德行——謙卑,這德行被聖多瑪斯. 阿奎納稱為「眾德行之王」。中國人對謙卑的德行也有深入的體會,正如蘇軾的名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人家覺得你謙虛,便認為你是可造之才, 把板斧絕技傳授給你。然而,謙虛不但只在人面前,也應在天主面前。讀經一德訓篇:「我兒,執行你的工作時,應當謙和」……「這樣,你才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德三19 ︱ 20 )。我們不單在人面前貶抑自己, 連在天主面前也應具有謙虛的態度。不過,我們成為謙卑的人,不是出於功利,希望將來比人更為出眾和卓越,而是出自愛。

真謙卑與假謙卑

福音中,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路十四11 ) 耶穌成為我們的模範,就是被人貶抑和輕視,被釘在十字架上。主耶穌紆尊降貴,降生成人,他降生的目的就是希望轉化我們,從人的驕傲和虛妄當中,拯救出來。因此,真正貶抑自己的,就是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經常對謙卑有一種誤解,認為是逃避負起一些責任,「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在家庭、堂區或團體,懂得卸膊,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就是謙遜的表現。當然我們願意負上一些職務時,需要反省自己的時間和能力。但是,若我們是逃避,就是一種虛假的謙卑。

真正的謙卑,就是懂得主動去愛。我們要效法耶穌,成為謙卑的人,讓天主的愛,再次臨現人間。甚至,當我們問候、祝福別人時不被欣賞、理解時, 更是體現主謙卑的良機。以下本人提出三種方法,幫助我們成為謙卑的人: 

(一)願意聆聽:凡事不會立刻表達自己的主張,壟斷發言權。他們通常避免說這些話:「你應該這樣做!」、「為何這些你都不懂?」一位願意貶抑自己的人,就是喜歡先聆聽,不顧全自己面子,重視權威,在家庭為人父母, 團體的負責人,甚至是政府官員,尤其重要。

(二)經常微笑:謙卑的人總是虛懷若谷,隨時接受別人的說話,甚至是批評。他們與人相處也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經常感到輕鬆,而且面帶笑容。

(三)不斷祈禱:我們願意聆聽, 就懂得聆聽耶穌的聲音;所以經常開放自己,承行天主在日常生活中的旨意, 好像聖母瑪利亞一樣。 

本人記得, 剛去世的前輩方廷忠神父,他為信仰在國內受三十七年的監禁,最後返回香港與會士兄弟團聚,並擔任少懷之家( 會士安老中心) 的主任,也是本人的告解神師。十年前當他九十歲時,為了照顧一位患有腦退化症的神長,避免這位神長誤闖其他會士的房間, 便決定每晚在他房間門口前睡覺,以防他騷擾其他會士休息;有時更要凌晨起床照料他,並維持了一個月。這種聆聽別人,隨時主動服務的犧牲和謙卑精神,值得我們每位效法呢! 

讓我們在香港這個非常時期,經常擁有開放的心去聆聽,特別在生命中, 上主容許發生而且是困難的事情,雖然真的令人覺得沮喪。但是,謙卑的人, 總不會抱怨,而且我們更要依賴上主, 繼續人生的奮鬥。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