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靈魂的工程

期數
3944
刊登日期
2019.09.20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我小六那年,患上盲腸炎,外祖母到醫院探病,還記得她用厚厚的石岐口音訴說往事,那情景恍如昨天。外祖母成長於民國初年的華南,曾有機會上學,還曉得法語兒歌一兩首。她很自豪地說曾經連同友人, 改了個男性化名字──「劍一」──為了考入師範。結果如何我又沒甚麼印象,反正她的六位女兒,包括家母,都全部入讀師範,執起教鞭,作為終身職業。故此,我的童年回憶,就是連放假也要在濃郁到透不過氣來的教育氣氛中度過。家母從不要求我們做家務,因為外祖母同樣要求她們眾姊妹好好讀書便足夠,別讓家務荒廢學業。

到我自己讀大學報科目時,媽媽居然說要我選擇專業科目,因為如果選擇一般文科或理科, 「只會最終無奈地教書」。她補充這句話的含意:不是教書不好,反而是因為教育是「神聖的使命」,不應是無可奈何的選擇,而是「首要的人生抉擇」。許多年後,我自己則因出家修道, 宣發服從誓願,聽命於修會長上,被勒令走入校園,便硬著頭皮展開教育生涯。長上代表天主, 他命令我入學校,怎不會不是神聖的命令?故沒有與母親教導抵觸。

關於教育,母親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我負責某次教師工作坊,想引用這句豪氣萬千的一句時,才發現那句話的典故:遠在一九三二年,斯大林對作家們說,「你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數年後,蘇聯教育家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把這句話發揮, 說「很多教師常常忘記他們應該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而這句話,是在一九五七年已被引入中國,而家母就在那時受師範教育。

不少人對這說法有意見:靈魂到底是甚麼、把工程和生產的概念套於靈魂的論述中又代表甚麼。無神論者,不相信宗教信仰對靈魂的解釋, 所以原句對「靈魂」一詞的本意,可能「只是」指的是與物質相對的精神、心靈、感情、思想等等。從宗教來說,沒有工程師或任何人,可以生產人的靈魂,如生產物品一樣。

當然,前人如何說出、或如何理解、應用這句話,可以有許多討論和批評。但我自己是如何接收這句話?既然靈魂肯定是來自天主,那麼教育當然是神聖的,因為牽涉到來自天主的範疇。我們所肯定有靈魂,絕不止是泛泛非物質的精神界而已,除了一定為精神、心靈、感情、思想有深度的影響,也有永恆的幅度。教育作為工程絕不是從零到有的生產製作,也不是視教育過程為機械式或受教育者或教育結果為產品,而是過程中所需要對細節的精深要求、看到人在宇宙中地位的廣大眼光。不滅的靈魂是有終向,而信仰肯定這終向為天主。所以視教育作為靈魂的工程, 就意味教育絕不是純為功課、成績及學術,而是人性的栽培。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