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清潔工友實踐福音精神

期數
3944
刊登日期
2019.09.20
作者
林若琦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今年暑假,筆者被修院派往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服務,當中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次實地探訪清潔工友。

六月中旬一大早,筆者和幾位實習同學,來到了北區的一條鄉村,探訪一位清潔工友。我們到達時,工友正在一條小路邊上清理垃圾。本來在這鄉間羊腸小道上搬運垃圾,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加上行人、單車絡繹不絕,工友常常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待過路人經過後才能繼續工作,以免弄髒別人;而當時正值大雨過後,再加上有很多大型物件,這就讓工友的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了,而這只是其中一處,其他地方的垃圾桶,甚至有人將家中的傢俬扔出來,這是不合法律的,更是不合公義的事,但工友還是要想盡辦法,將這些垃圾運出站頭,等待公司的車來運走。每當我們扔垃圾時,可有考慮過減輕工友的負擔呢?其實只要我們每次多做一步,將大件垃圾拆小,並將其搬到吊車可以到達和夾走的集中地,便可以大大減少工友受傷的機會!

除了那條小道上的垃圾外,工友還要另外清理村內的三處垃圾桶,工友告訴我們,垃圾多與少,是可以預計的:每逢週末或慶節假日翌日,桶內都會有特別多的垃圾,因為住在城市的人會回來吃飯;其他時間的垃圾則可以控制在半桶以內。可是垃圾桶差不多有半個人的高度,還好工友比較高大,也算孔武有力,所以能順利將垃圾取出,並將大型垃圾放入大垃圾箱中(大箱則快接近一個人的高度),其他身型沒那麼有優勢的工友,他們搬運垃圾時的辛苦,則可想而知!而工友多為長者,不但力氣處於衰退之際,且一旦受傷,復原更需長時間,手停口停的他們,其中的壓力與辛酸,是十分巨大的。

上午八點半,清潔公司的車會來小巴站附近的垃圾箱集中點運走垃圾,村子很大,工友要手腳很快,才能趕得及將各處垃圾集中在載點。當車來了,下來三位跟車工友,再加上清潔工友,共同協力推箱上車,除了力氣,還要有巧勁,知道怎樣才能將垃圾箱順利運上車而不致垃圾傾瀉,讓筆者感動的是工友的不計較,這本來不是他的工作,但他還是幫其他人,盡快將工作做好。工友這麼做,實在是親手托起了其他人身上的十字架,這份福音精神,著實讓筆者眼前一亮。

來到村口工友的休息室,只見竟有好幾個垃圾桶是靠著休息室的,而休息室的棚頂和四面墻之間,是有很大的空隙,垃圾的味道便會充斥著休息室,工友也分享,不時會有人騎著單車經過時扔垃圾,而如果扔時太用力,就會不小心將整袋垃圾扔進工友的休息室中,這對工友造成了許多滋擾與不便,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和工友那協助同事完成工作的舉動,形成了極鮮明的對比。

透過這次探訪,筆者不僅體會到清潔工友的辛苦,同時也有所反思:要一位年屆古稀的長者工友,單獨打理一整條大鄉村的衛生,而只給予最低工資,這在各方面都是有欠公允的!因為在本來該安享天年的年紀,卻還要做極耗體力、又容易受傷的工作,而且所得工資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而已!這無疑是對人的尊嚴的損傷;而作為教會機構,我們所做的,便是竭力幫助其他弟兄姐妹活出人的尊嚴,以拭去基督臉上的血痕。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