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拉丁文學院院長: 拉丁文是教會的當下和未來

期數
3944
刊登日期
2019.09.20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本報特稿)宗座高等拉丁文學院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基督徒與古典文學學院院長薩神父(Miran Sajovic)八月來港,為明愛專上學院執教三十三小時的暑期拉丁語課程。他指拉丁語為教會從不過時,它是了解教會歷史、當下信仰生活和未來的重要語言。

薩神父首次來港授課,以「自然教學法」, 並以拉丁語為教學語言,「幫助學生在課堂應用一些簡單的拉丁語,即學即用,提升學習滿足感」。

薩神父在八月廿二日對本報說,這密集式入門課程,為學員日後報讀正規課程打好基礎,他欣賞參與課程的三十位學生都對拉丁語充滿學習熱誠。

「拉丁文是教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薩神父指拉丁語雖然不再是日常用語文,但「從未在教會內停止唸說、書寫、誦唱」,教會當局以至平信徒一直使用拉丁文,例如詠唱額我略聖樂。

宗座高等拉丁文學院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基督徒與古典文學學院提供本科、碩士及博士等各級課程,目前約有九十位學生。

神父說:「我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歐洲語言跟拉丁文類近,歐洲人不免會有優勢,例如懂法文的會容易入手,不過,人各有學習方法, 華人非常努力學習,我們不少出色的學生都是華人。」

宗座高級拉丁文學院由教宗保祿六世於一九六二年宣布創立,於六四年由慈幼會創設及負責管理,目前由慈幼宗座大學開辦相關的拉丁文及希臘文課程。

甚麼人會讀拉丁文? 

教會以至學術機構都需要拉丁文人才,薩神父指他們的學生大多是神職人員、教廷和教會機構秘書、教會出版人員、博物館人員,「這些工作都需要讀寫或研究拉丁文,例如是撰寫教會文件,而難度較高的就是翻譯和研究」。

他強調教會不只推崇拉丁文,也重視不同語文,事實上希臘文和拉丁文都是教會所用的語言,兩者關係緊密,有言「希臘文是拉丁文的姊姊」。

拉丁文分門別類

薩神父稱,拉丁文大致可分為經典(Classical Latin)及教會(Ecclesiastical Latin)兩類,經典是古人即凱撒和西塞羅的古典文詞,是羅馬人(Roman)的古典語;而教會所用的,則是約五世紀後常用、演化得更簡單平實的語文,教會往後產生了不少新的拉丁文詞彙。

他指教會拉丁文不斷發展,被用於聖經以至各類教會文本後,已演化為不同種類,諸如聖經、禮儀、法典、聖部文件的拉丁文,各有不同特徵與格式,不過,「現在難有人同時精通所有種類」。

研究教會文獻 宜看拉丁文原文

談到學習拉丁文的重要,薩神父指研究重要的教會文獻如教會法典,宜研讀原文,當中的句式及用詞最貼近原意。他又指拉丁文演說家及作家的作品精煉,短短一句已蘊藏豐富的信仰意涵,他喜歡聖奧思定和聖葉理諾等教父的著作。

薩神父指正因為拉丁文實用,「近年多了人讀拉丁語,主要是地方教會的主教鼓勵平信徒學習」;另一普及的原因是大眾可以上Youtube自學。

他說,「教會是由古到今發展傳承,我們需要認識過往與現在」。他指信徒一方面要掌握當前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顧及前因後果,而語言是學習歷史與文學的工具,幫助信徒鑑古知今, 「我們不應輕易忘記自己的歷史」。

曾遇上學習危機 恆心溫習捱過難關

來自南歐國家斯洛文尼亞(Slovenia)的薩神父通曉斯洛文尼亞語、拉丁語、意大利語、英語,也懂些德語和法語,他在家鄉加入慈幼會, 晉鐸後獲長上委派在當地的大學修讀拉丁文課程,原來他曾遇上難關,惟最後仍完成相關碩士及博士課程,並走上學術之路。

「我曾經在學習拉丁文方面遇上重大危機。第二年曾因為太難而打算放棄,對要背誦大量文法感到很吃力,心想:若不及格就退學好了,幸好不斷跨越考試。」神父表示不會隨便判斷學生不合適,只期望學生以三種態度去學習:「耐心、恆心、好奇心。」

薩神父強調,「條條大路通羅馬」,難言甚麼學習方法最好,而最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學習方法上,大致可從文法學習,或透過日常環境去薰陶。「昔日祖母為我培養了三項良好習慣, 第一是每天祈禱,第二是學習拉丁文,第三是學習彈奏管風琴。這對我學習拉丁文獲益良多。」

對於在教會團體內推動拉丁文的學習風氣, 他建議堂區等團體可設拉丁文學習小組,以及為拉丁文研究者和愛好者舉辦一週的活動,密集式學習拉丁文和分享信仰。(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