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樂遊迪士尼」活動後:也談「反修例風波」引起的種種

期數
3945
刊登日期
2019.09.27
作者
陳偉彬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29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親愛的女兒:

上星期還以為「樂遊迪士尼」會受天氣影響而取消。天氣轉晴,但大會考慮到週六機場線的社會運動後,決定取消活動。還記得家姐你睡前紅著眼的情景。這再次說明,在香港生活的每一位彼此緊密連結。

過去兩個多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至今未見緩和。我從沒有在網上提及「反修例風波」的種種,不是說我沒有立場,而是認為政府、警方或示威者,都有不對的地方。在資訊泛濫的今天,正如《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TRUTH: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一書提到,現代網絡媒體都很掌握「矛盾真相(competing truths)的技巧,把真相變得模糊。結果是,在持續的衝突中,各方不斷指責對方,結果是沒有任何出路。

女兒,大家也為香港而憂心、傷痛、流淚、憤慨,究竟我們能從中學了甚麼?我認為首先是,不要被仇恨及憤怒佔據,繼而以暴力解決。

把憤怒轉化為溫暖的力量

最近讀《The Gift of Anger: And Other Lessons from My Grandfather Mahatma Gandhi》,作者是聖雄甘地的孫子Arun Gandhi,書中回憶他年幼時,跟祖父甘地在印度一起生活的體會。Arun原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生活,因膚色而遭其他小孩歧視,內心累積了不少憤怒,藉著打架及報復來發洩;卻沒換來平靜,內心更充斥怨恨及不安。

在跟甘地生活的日子裡,甘地向Arun指出,憤怒本身可以是好的,能推動我們去改變;但前設是懂得把它轉化為溫暖的力量(use anger for good)。如何轉化憤怒?必須在寧靜中探索憤怒的源頭,了解情緒的來源,才能找到解決之道。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傷害你的人,就能反轉了原本的情境。甘地再三強調,要改變世界,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還有,要勇敢地負起責任,切忌把任何事推卸給別人。女兒,希望你們從這場社會運動中知道,世上其實有兩種人:主動積極(be proactive),為自己生活負責,並努力實現目標的人,以及被動消極,老愛責怪別人,並承受命運的人。

不被偏見蒙蔽 相信有「第三選擇」

再者,不要被偏見蒙蔽。我們常因誤解,或不完整的事實而妄斷。

如今假新聞與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大行其道,真相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一清二楚,加上社交媒體同溫層的效應,故更須小心接收及過濾資訊。

女兒,未來的歲月,切勿用二元方式去思考;把事情看成只有對╱錯、是╱非、或是正義╱邪惡而已!永遠相信除對立面外,也有「第三選擇」(the 3rd alternative)!今次香港面對「反修例風波」困局,如何找到「第三選擇」?其實可參考劉達芳博士所提,當年南非重建的經驗。

當南非實施三十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廢除時,「真相及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於一九九五年成立,要找出真相,讓國民和解。尋求真相的重要性在於建立對話基礎,但若單是真相只會剩下怨恨及不平,因此彼此和解才能把國家從中復原。最終,真正犯案的人受罰,有人被特赦,不同的種族也願意寬恕及和解,南非才漸漸地從創傷中重建。

堅持保有一顆良善和仁愛的心

香港的未來會怎樣?沒有人會知曉。是好是壞,實在被很多因素所影響,而大部份都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有一樣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堅持一顆良善、仁愛的心。這就是聖經所說,「在一切之上,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箴言四23)的意思了!

繼續為這城祝禱!

愛你們的爸爸
二零一九年九月六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