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談「聞」
期數
3946
刊登日期
2019.10.04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0 月 06 日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聞」的字音, 在講粵語的香港人聽來,常會把這字理解為「用鼻子『聞』」。這時,「聞」的字義應等同「嗅」。可是,正確地看看這個「聞」字的筆畫,字形从「門」、从「耳」,應是一個會意字,解作「耳朵聽見門外的叩門聲」。不過,「聞」字所从的「門」,也可視為聲旁,使字形結構理解為「从耳門聲」,因而也是一個形聲字。
「聞」,甲骨文寫作,象一個人舉起一隻手掩著口,同時豎起耳朵(
), 以便聽得更清楚。金文把「聞」寫作
, 進一步突出耳朵的形象(
)。可見這個字的結構,本來是一幅誇張的圖像,生動地捕捉了人豎起耳朵用心聆聽的樣子, 日後才演變成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會意字。不過, 若把字形中的「耳」視為形旁,「門」為聲旁, 「聞」也可以視作形聲字。事實上,「聞」字由篆書開始,字形才从「門」从「耳」,變成一個既可分析為會意結構,又可理解為形聲結構的字。
《說文解字》的編者許慎,只把「聞」字視作形聲字:「聞,知聞也。从耳,門聲。」意思是︰「聞,聽說, 瞭解。字形採用『耳』作形旁,『門』作聲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