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聖方濟堂堂慶 慶祝成為堂區四十年

期數
3948
刊登日期
2019.10.18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0 月 20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本報訊)位於馬鞍山的聖方濟堂為慶祝正式成為堂區四十周年,有年輕教徒指出,馬鞍山從昔日聚集礦工家庭,到現在成為大型新市鎮,天主教團體都致力讓更多人認識信仰。

聖方濟堂剛於十月六日慶祝主保瞻禮,當日的彌撒除了由主任司鐸文凱華神父主持,亦邀請從前服務堂區的方濟會黃國華神父和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十一時半彌撒後祝福堂區內的第二期恩人牆。同日下午舉行主保節感恩祭,由宗座署理湯漢樞機主禮;彌撒後舉行聚餐。其實,堂區自九月底開始,為此舉行九日敬禮。

早於五十年代已有方濟大家庭的神父和修女服務馬鞍山山上的礦工和清貧者,五二年山上成立聖若瑟小堂,五五年建立山下的聖方濟堂,至七九年成為堂區,八四年當時的聖方濟堂拆卸以配合社區發展,當時政府答應撥地重建,主日彌撒則改在恒安邨的聖若瑟小學舉行;至九六年現今的聖方濟堂落成。

聖方濟堂主任司鐸文凱華神父(M. Jyothi)十月三日對本報說,近年堂區婚配聖事數目,新婚夫婦和嬰兒領洗的人數均有增長,牧民議會內有兩名幹事專責年輕家庭的培育。文神父在該堂服務三年,這裡令他體會到教會大家庭的氣氛:「教友的支持很重要,因為堂區屬於教友,也需要他們的參與,才能把堂區帶動起來。」

該堂首屆牧民議會會長郭育慈,一九八八年搬入馬鞍山並加入聖方濟堂。他說當年位於聖若瑟小學的彌撒中心只有一台主日彌撒,「每主日有四十多人,神父多、教友少,然而內聚力很強,年青神父熱心推動福傳工作,每年也舉辦一至兩次大型的對外福傳活動」。

郭育慈十月六日對本報說,八十年代末馬鞍山人口增加,堂區積極福傳,信徒數目增長,在新聖堂落成後,一年間彌撒由一台增至四台。當時聖方濟堂由方濟會管理,至九十年代末則交還予教區。

現為牧民議會副會長的郭育慈見證著堂區的轉變,現教友人數約五千,上聖堂的約二千人,他說即使福傳工作不如昔日蓬勃,但堂區仍秉承著教徒與神父合作,一起建設堂區的做法。

派傳單邀請居民慕道

牧民議會幹事張潔冰十月三日指出,馬鞍山福傳機遇大。每年慕道團開課前,堂區會印製五千福傳單張於區內屋苑派發,每年約七十至八十成人領洗,當中半數是全家信教的;另一是年輕家庭遞增,主日學有二百多名學生。

本年該堂區舉行歷史文物展覽,展示該堂自五十年代起的變遷,展品包括禮儀用品、相片和昔日公教報報導。負責籌備展覽的青年信徒劉耀琮十月六日表示,這次籌備工作令他更了解傳教工作,從昔日山上服務礦工家庭,至現在於馬鞍山市中心服務居民,「展覽讓青年認識自己的地方,認識前人的牧民工作,提升身份認同」。

另一信徒青年羅煒傑曾就讀於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及中學,中學時曾跟隨伍維烈修士上山清潔小堂,如今小堂已交還政府,但神父也有與教友一起尋根,透過與礦工子弟保持聯繫去重溫教會歷史。(高╱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