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風之問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德卅五 12 ﹣ 14,16 ﹣ 18∣答唱:詠 34∣讀經二:弟後四 6 ﹣ 8,16 ﹣ 18∣福音:路十八 9 ﹣ 14
仲秋。黃昏。雨後, 晚風滿樓。皇后山上,大道東盡頭,燈下孤影,佇立樓頭。
山下,紅塵滾滾。每逢週末,煙霧、火光、衝突依舊。地鐵舊傷未愈,心靈的淚痕猶新。駕一葉孤舟, 追尋盼望的旭日,千帆過盡,殘陽殞落, 漫天餘暉,前景仍是一片惘然。宇宙滄茫,海風恍惚在問:今夕心歸何處?
插上祈禱的翅膀, 穿越時空, 回到二千年前的巴肋斯坦,主耶穌的故鄉,尋覓迷惘的香江,失落的自己。
本主日福音中,主耶穌以法利塞人和稅吏比喻,向我們提出一個基本的問題: 我是誰?
法利塞人和稅吏, 上聖殿祈禱。法利塞人昂首站立至聖所旁邊,藉與他人比較,向天主誇耀自己的「出類拔萃」: 「我不像其他人勒索、不義、姦淫,更不像身旁的稅務員,藉收稅的機會敲詐。我堅守梅瑟的法律,每週兩次禁食,也從未忘記捐獻收入的十分之一。」 然而,稅吏卻遠離至聖所,靠近聖殿門口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只捶著胸說:「天主,請可憐我這個罪人!」
幾乎所有釋經作者,都認為天主所以不接納法利塞人的祈禱,是因其驕傲,悅納稅吏的祈禱,乃因其謙虛。誠然,如斯解釋有其道理。然而,何謂驕傲?甚麼是謙遜?何以天主悅納謙卑, 卻拒絕驕矜?
要了解驕傲, 或者要先要理解,產生「驕傲」的心理操作。所謂「驕傲」, 必然是藉與他人比較,認為自己優於別人,即俗語所謂「出人頭地」。換句話說,以為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得到今天超越別人的成就, 實至名歸, 引以為傲。很明顯,驕矜只能藉比較,如果不作比較, 則無從凸顯自己如何「鶴立雞群」。是以,人努力爭取外在成功、金錢、地位、名譽、權力等等,並以之為建築材料, 建構一個「成功的我」,個人價值,亦因外在成就和擁有得以提升。然而,身外的成就和擁有如長江洪峰,來時沒法擋,去時留不住。當人失去一切,自己還餘幾分價值?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兩句俗語,教人唏噓,發人深省。建構的自我,只是假我,無法永存。「超群脫俗的我」,其實只是自我建築的幻像。流星閃過,空餘無限感慨。
第一篇讀經,論及謙卑者的祈求,穿雲而上,天主必會俯聽。何謂謙遜?其實「謙卑」,就是真誠面對自己,充分認識自己是罪人,在天主面前,除罪過以外, 一無所有。「謙虛」,就是藉恩寵觀照自己的真實面貌,不作任何掩飾。創世紀第一章26 — 27 節,指出人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然而,天主是無形無像的永恆奧秘,而「肖像」必是能見的標記?何以無形無像的奧秘,又同時擁有具體的「肖像」?原來聖子降生成人,就是以人性的肖像,通傳無限奧秘的天主,所以人是按降生聖子的人性肖像受造。既是如此, 「謙遜」便有永恆價值:只有真誠面對自己,才能從自己的真實面貌,看見主耶穌的面容,認知到人是主耶穌的肖像,何等尊貴!
第二篇讀經中, 聖保祿宗徒自述屬靈的戰鬥終即將結束,生命的長跑已到終點。保祿一生毫無虛飾,深信自己是罪人,事主精誠至極,因而獲得永生的桂冠。天主拒絕「驕傲的我」,因其沒有實體,只是建構的假我。天主是真理,容不下任何虛假,因而厭惡假我。同理,謙卑就是承認自己為罪人,同時承認自己是主耶穌的肖像。天父深愛聖子,也愛按聖子肖像受造的每個人。真誠接受自己,就能在聖子內作天父的義子義女,經驗到做人的無限價值和永恆意義,正如保祿宗徒一樣,在基督的愛內不斷超越自己。
窗外,夜色璀璨如昔。風之問,掘開了生命的甘泉,平安和喜悅,攬之盈手, 湧噴滿懷。沐浴在天父的愛中,睡眠的列車,緩緩進入夢的原鄉。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