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髮佬」成為隱修士 傳教節前神樂院楊慧林晉鐸
(本報訊)座落大嶼山的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十月十九日舉行晉鐸禮,加入神樂院十三年的隱修士楊慧林從宗座署理湯漢樞機手中領受鐸品。
晉鐸禮在傳教節前的週六早上舉行,禮儀中,神樂院院長高豪神父向湯樞機推薦楊慧林領受鐸品;湯樞機亦勉勵楊修士善盡司鐸職牧養羊群,且要履行為聖言服務的職責,向世人宣講福音,講解天主教的大公信仰。
年過六十的楊慧林神父於一九七六年在香港仔的聖伯多祿堂領洗,八○年領堅振。二○○六年他加入神樂院,二○○八年發暫願,二○一二年發永願。
除主禮湯漢樞機外,共祭者還有神樂院眾司鐸,入住了安老院的趙本篤神父和江克滿神父,在安老院修女和教友的協助下,也有返回神樂院參與禮儀。
禮儀中,楊慧林先後走到兩位前輩會士跟前,接受他們覆手,稍後亦親自分送基督聖體給兩人;趙江兩鐸則對新鐸報以慈詳笑容。
彌撒結束前,楊神父致辭,他感謝天主和眾人的愛護,讓他這名飛髮佬成為隱修士;他修道前經歷過婚姻,當上父親,建立事業,生意失敗,再翻身,移民,重新創業,但在生活最穩定時太太卻告離世,這讓他思考生命的終向,於是加入隱修生活。
當日參禮的,有楊神父的家人,以及姻親家屬;楊神父的子孫則在加拿大未有回港參禮。
楊神父家中共八兄弟姐妹,他排第三。他的大家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弟弟經過漫長的路後晉鐸而高興。未有信仰的她說,年幼時他們家住港島西區,生活艱苦,故弟弟自小便吃得苦。她笑言弟弟小時候愛睡會遲到上學,如今當上隱修士卻會凌晨摸黑起床祈禱。她特別感激弟弟對家人的顧念和支持。楊神父的姑媽說,楊小時候很乖,不跟別人爭拗,在外遇事亦不把事情帶回家,年輕便去學理髮幫補家庭。
熙篤會於十一世紀在法國成立,到一八九二年,修會會士組成嚴守會規的熙篤會,即嚴規熙篤會。該會目前在香港以至鄰近的台灣設有隱修院。
隱修士度簡樸澹泊、勤勞克苦、靜默的隱修生活,以恆常祈禱,為世界和教會轉求天主。隱修院有禁院,但修士歡迎訪客一起到聖堂參與彌撒、祈禱及經課。經課分布在七個時辰,即是:更課經、晨禱、午前經、午時經、午後經、晚禱、夜禱。
平日在隱修院,隱修士度默觀頌讀和祈禱生活;也重視勞動工作,各地隱修院自食其力,例如透過種植及提供避靜場所等工作維持開支。(黃)
楊慧林神父分享全文見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