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破.昏.地
《希伯來聖經》〈聖詠集〉第一百三十篇聖詠,按拉丁通行本算法是第一百二十九篇,所以神學院的老師,為了遷就有基督新教及天主教的同學,在課程表上,研究這首聖詠的一科,就乾脆按拉丁文首句二字稱呼之,即「De Profundis(自深淵)」,按粵語聽起來挺有意境:慘叫哀鳴,衝「破」「昏」暗的「地」底深淵,淒厲不已。
這首詩篇,因為內容牽涉到在困厄時的求助, 教會故安排了在追思亡者日課中誦唸,一年最少一次於十一月二日,或有新亡者或於周年紀念,要我們替煉獄中的亡魂發聲,向上主呼求;聖方濟在他的一二二一年會規中,規定兄弟們要每天以這篇聖詠為亡者祈禱,相信也是按當時隱修院的習慣。除此之外,按〈聖本篤會規〉每周二的晚禱、梵二羅馬日課集的第四周主日第一晚禱及星期三夜禱的安排,都會定期誦念吟唱,讓教會透過這個聖詠,表示恆常地與所有在各類深淵的人同舟共濟。
環顧四周,今天滯留在心靈的深淵的人,比比皆是:三十多年前師長那無數記的耳光、慘遭交通意外橫禍去世的好友、被曾經是青梅竹馬結成配偶後卻暴力相待、被老闆找藉口開除而再抬不起頭來、家中唯一子女因絕症英年早逝、老伴失智而記不起面容、相對無言、家人不接納自己的性傾向⋯⋯
個人之外,社會族群也會陷入各類深淵:街頭巷尾出現的黑幫暴徒、因新聞資訊被歪曲渲染而難分真偽、分裂社群的互相漫駡指責、強奪話語權而歷史被改寫、無能失效政府的怠職仍高傲不堪、戰火不斷而流離失所、儘管州官放火但百姓不許點燈等等⋯⋯曾有預言This city is dying,果真今天維城成了煉獄之都?我們居然成了活煉靈?
他們個人或集體的呼號聲,不管是我們無暇聆聽、掩耳不聞、或是他們已經泣不成聲。苦命人心中苦痛叫喊,原來已在二千年前,與十架上基督的吶喊,早已盡在天主心中迴響。「當他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希五7)」
這「地.破.昏」一詩歌,因其深淵的主題, 乍看之下,都是很悲慟的。不過原來教會也安排會在聖誕日第二晚禱、二月二日獻主節第二晚禱、三月二十五日預報救主降生節第二晚禱中,誦念這首聖詠。不難發現,這三天的晚禱,都有同一主題, 就是聖言的降生。(二月二日是聖誕後第四十天, 三月二十五日是聖誕前九個月。)這樣的安排,意義很明確:主耶穌降生,取了人性,自然就不能不接受人性帶來種種困厄的苦況,由心靈的憂悶、社會的憤恨、到肉身的死亡。可是如此一來,祂不但成了人、自己也與人同坐一條船,還把人性提昇。瑪利亞代表人類,把可朽壞的人性給祂,在白冷產下耶穌,祂在十架上真的死去;隨著復活的奧跡, 天主性不但使祂復活,更使人決定性的分享天主性。人性或社會性的深淵不但被聖化,更因著基督有了盼望。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