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盪的社會傳教
十月二十日(主日),根據教會禮儀曆,是傳教節,耶穌基督在升天之前,吩咐門徒「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
在充滿社會紛爭的這一段日子,社會上很多不同的個體,各自也有自己對事件的看法,有人甚至乎會覺得教會應該與年輕人割蓆,因為他們是「暴徒」,沒有資格走近天主的台前。
事實上, 我們的信仰建基於基督的聖死,而基督的死亡,是為了拯救罪人。傳教節的讀經《默示錄》當中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愛了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司祭, 以事奉他的天主和父」。
我相信, 大家, 包括我在內,也不喜歡暴力。但細心的想,我們將暴力拒之於門外就等同沒有暴力事件發生?我們是否需要以愛還愛,以基督耶穌的愛,去接納並勸勉年輕人,使他們重回正軌?
若望默示錄寫作時的社會背景跟我們今天面對的大同小異,在一個分亂的社會,教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欺壓,但若望勇敢發聲,向信眾表明耶穌就是「阿耳法」和「敖默加」, 意即原始及終結, 基督永遠與我們同行,我們必須要仰賴基督,才能走出困局。
我們需要傳教,但耶穌並不是要我們向自己傳教, 也不是只向自己的團體傳教。傳教應該建基於「愛」,將基督的愛傳授給其他人, 傳給未認識基督的人,「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
湯漢樞機早前在一個公開場合《香港家書》中, 引用教宗方濟各對我們的說話:「青年人不單是我們的將來,也是我們的今天。」
我們的青年人需要的是陪伴,被聆聽,而只不是被譴責。在陪伴當中會發現,他們內心的失望,驚恐,孤單,害怕,是完全出自內心的,他們害怕並不是法律上的制裁,而是那種無力感, 以及不被了解,他們被排擠於社會制度之外,很少人願意跟他們同行,聆聽他們的聲音。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否應行前一步,與他們同行,教育他們,陪伴他們?
「聖父啊! 求你因你的名, 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使他們合而為一。」
教宗方濟各亦向我們提示:「現今世代,聖堂亦是戰地醫院,為前來的信眾治療心理上的創傷。」
我們到教堂祈禱,感恩, 求恩。同樣,罪人也可以有資格到教堂祈禱,悔改,尋求心靈上的慰藉。耶穌在世時, 不曾也是與妓女,稅吏,罪人一起共席嗎?現今,罪人需要的是從十字架上基督的聖血當中尋找愛,重新振作,找到生命中的使命,在主內與整個教會,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合而為一。
大家政見或許不同, 但基督的愛應該屬更高的層次, 超越分歧, 以良知去分辨是非,以愛作出發點,忍耐並接納彼此的差異,並加以化解。這樣,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平安。
在此,我懇請大家,不要再分裂教會,以最大的愛德, 擔當起傳教的責任,接納並安慰上主的每一隻羊,他們是我們的今天,是我們的將來。
亦請大家為政府的官員祈禱,求上主派遣上智之神, 聰敏及明達之神,令他們明白「人民的聲音,就是上主的聲音」。(Vox Populi, Vox Dei)
上主,求你垂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