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友總會 101慕道聚會
(本報特稿)香港教區每年約有二千多至三千多的成年慕道者領洗,背後不乏教會人士的努力。福傳的方式眾多,自三十多年前,天主教教友總會開始「101慕道聚會」,參加者一起進食晚餐、欣賞影片及分享,讓未有信仰的參加者, 能在宗教氣氛不太濃厚的環境下,初步接觸天主教信仰。
寬恕不可寬恕的
在本年四月一次題為「寬恕不可寬恕的」。廿多位參加者在進食籌委預備的晚餐後,一同欣賞韓國影片《告解》,內容講述一位神父在聽告解的時候,遇見當年害死他爸爸的兇手,而這位兇手因一直未有自首而感到內疚。
參加者在影片後,分成四組分享影片觀感。「怎樣才是真正的寬恕?」一組在分享這個問題時,其中一位參加者說:「當你的心不再糾結, 感到舒暢時,便是真正的寬恕。」從影片神父做到真正寬恕的過程中,有些參加者亦有所領悟, 明白「寬恕別人亦是寬恕自己。」
及後的「101信箱」環節中,參加者亦聚在一起,把對信仰、人生的問題寫在紙上,由教友總會指導司鐸劉德光神父解答。當天,其中一條問題為「為甚麼不可以直接向天主告解?」劉神父解答說,因為犯罪也是得罪了教會,「知道十誡,卻仍然犯錯」。
傳播信仰種子
聚會上,每位參加者衣上都會扣著名牌,教友扣上藍色,而未接受信仰的朋友則是粉紅色的名牌;來多過一次的參加者,名字下便會有一橫線,教友總會周愛華解釋,「面對教友或未有信仰的朋友,聊天內容會有不同。」
「101」意指一位教友須帶同一位非教友參與。在本年八月已舉辦第二百二十九次的「101慕道聚會」,每年舉辦六次,主要在雙月的第三週星期三,假西灣河聖十字架中心舉行。
周愛華說「福傳不會失敗,只是在於信仰的種子何時結果」,曾經有一位參加者在教徒朋友的陪伴下,參加了七年的聚會,因心中一直有所牽掛,直至母親早年去世,在兩年前才領洗。而當晚的參加者夏長才亦參加了約四年的101聚會, 他說最初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此聚會。他因主要在內地居住及上班,不常來香港,「因為這活動,才會回來香港。」雖然是在朋友介紹下,才參加此聚會,但從一開始便自己來參加聚會的他認為活動義工都很用心,「數年來,沒有一次內容是重複的」。他認為活動最深刻的部份為「101 信箱」,「多是電影觀後感或信仰問題」,因而更了解信仰。
來自灣仔聖母聖衣堂的信徒高棣洲,與多位未有信仰的朋友參加了數十次的聚會,而其中兩位朋友在聚會後亦已領洗。當晚,他陪同著三位朋友前來聚會。多年來帶朋友出席活動的他認為福傳是教友的責任,「向人傳福音帶給我喜悅。」他認為有些聚會題材很能觸動參加者的心,有時會涉及社會、教育、家庭倫理等範疇,而「從普通的電視題材中,都能帶出天主教的信息。」
在活動結束前,參加者亦在劉神父的帶領下一同唱平安歌,並互祝平安。(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