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高者德】「不管怎樣,還是要……Anyway」的價值

刊登日期
2019.11.22
作者
劉煒堅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2014年播出)中第八集,千頌伊在都敏俊的書房,看到龐大藏書時,請他為自己推薦一些書看。第一本被都敏俊推介的就是《明心寶鑑》。《明心寶鑒》是一部匯集明代之前中國聖賢有關修身養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的處世哲學的書。也是中國歷史上譯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天主教道明會教士高母羨(Fray Juan Cobo,1546— 1592)於一五九○年在菲律賓將它譯成西班牙文,抄本現收藏於馬德里西班牙國立圖書館。

中國元末明初的勸善書《明心寶鑒》中有兩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繼善篇1— 05 )。這是劉備在臨終之際給兒子的忠告:「不要以為很小的惡事就去做,也不要認為太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家中有一本線裝的《明心寶鑒》, 小學時已讀到這兩句話; 但不知怎樣活用。直到中學時期,聽了耶穌會戴雨谷神父(1929—2004)說的故事。

當年參加了學校的「祈禱宗會」,成為組長。組長要參加每月的聯校聚會。戴神父是聯會的神師。在一次聚會時神父說了這個故事: 「在美國加州有一個小女孩,她每天放學後都會跑到公路旁,向經過的長途運輸車的司機揮手,送上燦爛的笑容。司機在他們的枯燥的旅程中,因著這『揮手』和『笑臉』,得到精神的振奮。連續數個星期,司機們發現小女孩都沒有出現。他們決定去查探發生了甚麽。最後,他們獲悉小女孩得了重病,入了醫院。為了感謝小女孩給予他們精神的支持,他們去醫院探望她,送上禮物及祝福」。神父提醒我們,不要輕視任何一個細小「善」及「愛」的行動。

聽了神父的故事,決定要建立向人示謝的習慣;對為我提供服務的人,如小巴司機、餐室的服務員等, 我會以微笑說一聲「唔該」或「謝謝」。初期還是有些猶疑不決, 怕得不到回應。後來想通了透過這個實踐, 我可以表達對他人的感激,他們的回應我是管不了,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後來看到肯特齊思(Kent M. Keith)的書,《不管怎樣,還是要⋯⋯瘋狂世界,矛盾十誡》(The Paradoxical Commandments: Finding Personal Meaning in a Crazy World),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書中所談及的「矛盾十誡」,據說聖德蘭修女讀了之後,也把它做成一面掛在她在印度兒童之家牆壁上的牌子。

肯特齊思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牛津大學擔任過客座教授。他把在一九六八年念大學二年級時的一篇短文(不管怎樣,還是要……Anyway)編成這書。短文的十個原則(矛盾十誡)如下: 

(一) 人都是邏輯不通、不講道理、只顧自己的。但不管怎樣,還是要愛人。

(二) 你做好事,別人說你是為自己打算。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好事。

(三) 你成功以後,會獲得假朋友和真敵人。但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

(四) 你今天所行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

(五) 誠實與坦率待人常使你受到傷害。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誠實坦率。

(六) 眼光遠大的人,會被心胸狹隘的小人攻擊。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眼光遠大。

(七) 人都會同情弱者,可是只追隨贏家。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為弱者奮鬥。

(八) 你多年建立起來的東西,極可能毀於一旦。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

(九) 別人急需幫忙,你幫了忙以後竟然被他們攻擊。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助人。

(十) 你把最好的自己獻給了世界,卻大大受挫。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獻上最好的你。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應可概括這十個原則。「善」的行為,不管怎樣,還是要實踐。

香港國際教賢學院供稿
作者劉煒堅為學院議會主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