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草蓆上的手足情
方濟囑咐兄弟們要恪遵福音,這不止包括到處宣講補贖和救恩的福音,更重要是一起過團體生活,自己先皈依福音,身體力行,這才是首要的福傳之道。在生活方面,自方濟時代已有習慣,眾多兄弟齊聚在天神之后小堂,那又稱為「寶尊」的「小塊地」, 一起祈禱,彼此分享,內容大概是生活點滴、宣講的經驗,聆聽方濟的忠告、訓勉、督促,互相糾正,總之談論天主所行的大事,而非閒談輕浮的膚淺事物,好能重燃侍主的初心,讓大家在結束離散後,有更新的精神把福音在生活中實踐。
按《亞西西合輯》記載,有一次的全體聚會,有來自各地的兄弟,共五千人參加,可見方濟時代修會已發展得很快。因為發展快,一二○ 九年獲口頭批准的原始會規不夠應付具體情況, 故在這個聚會上,方濟展示他在原始會規上所發揮增潤的會規,當中綜合了過去十多年的經驗。據聞胡國臨樞機(即日後的教宗額我略九世)也到來。有些兄弟怕方濟的會規過於嚴苛,故邀請胡樞機轉達希望方濟能夠改為採用已通行的本篤、奧思定、或伯納德會規。方濟拖著樞機的手到眾兄弟面前,重申肯定要單純地按福音精神, 因為主希望他成為一種在世的新愚。
是次集會人數眾多,兄弟們共聚一起不會只有三兩天,那時沒有專門籌辦大型會議的專業團隊,那麼如何解決五千人一起起居的細節?原來他們住在臨時以乾草搭成的茅廬,睡在草蓆上, 亞西西居民眼看兄弟們共聚所表現的喜樂所感動,正如聖詠第133首所言的「多麼快樂」,故自發送上麵包。因為修會人數愈來愈多,故在後來的正式會規中,訂定要每三年的聖神降臨節舉行一次會議(因為聖神是真正的總會長),而且只由省會長出席,其他兄弟則出席地方及地區的團體聚會。
從此,任何法定會議外的兄弟們非正規聚會(雖非正規,但肯定正經:為培育或為增加團體動力),都稱之為「草蓆會議」。「草蓆會議」一般沒規定參加方法,而是按個人意志自由選擇參加,願意特別花時間共聚,一起讚美感謝天主,在彼此身上發現祂。
有手足曾戲笑自嘲,小兄弟們都是不婚的男士(大部份是聖職人員),難免慣於獨當一面,脾氣古怪;況且,作為男性,對事情偶會強烈堅持和執著某些看法,因而不易相處。但正是這樣,在草蓆上大家可以回到共同的核心:即相同的身份及根源,從而接納對方及寬恕修和, 重新再來。「草蓆」既溫馨也神聖,是挑戰也是使命,在天主內,我們怎能拒天主所創造的於外?不但不能割蓆,更要如依撒意亞(五十四2) 所說,「拓展你帳幕的空位,伸展你住所的帷幔」,讓我們擴展草蓆吧!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