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牧民工作者梁翠珊 設計耶穌插畫傳遞信仰
(本報特稿)「畫筆為主而動,我口為主而開,努力成為天主的插畫師」,是青年牧民工作者梁翠珊在她的「耶穌與梁文」插畫的簡介,她希望作品能勉勵港人在持守社會公義與價值時,也要時刻想起天主在我們之間,「即使前路絕望與黑暗,也要常懷希望」。
由梁翠珊所畫的耶穌,與另一角色梁文也有一雙黑眼圈,她形容原先的耶穌雙眼睛並非如此,「由於耶穌是梁文的好友,祂無時無刻也陪伴梁文,去聆聽禱告、陪伴等,因而弄得一雙黑眼圈」。
她對本報說,耶穌的黑眼圈由去年六月開始,正值在港發生的反修例大型運動的開端, 也是她開始定期畫插畫的時期。
梁翠珊舉例指出,如「核爆也不放手」插圖,這話不時也在坊間聽到,她選擇以聖經句子配圖「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在她眼中,「若此刻耶穌在我們當中,相信祂不會離棄我們,無論怎樣也願意與我們在一起」。
她的作品有的扣連現今社會情況,也有她的生活軼事:她愛打邊爐,耶穌陪她一起;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她與耶穌一起去投票以提醒選民盡公民責任;中秋佳節小朋友玩燈籠,她形容耶穌創造的月球便是燈籠。而耶穌身旁時常出現的人名叫「梁文」,便是她本人,以她的姓氏並取其諧音「良民」,「我們也是一般良民,也代表每一個人之意」。
藉著插畫與青年打開話題
梁翠珊在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擔任青年牧民幹事,多年服務青年牧民的經驗中,她認為圖畫可與青年打開話匣子,也能給予安慰。有其他的牧民工作者同工會引用她的畫作,作為與青年接觸和分享的工具。她約在五年前曾為公教報《喜樂少年》的專欄插畫,演繹福音故事,她當年筆下的耶穌外表俊俏,後來她逐步改變畫風,「我希望畫一個我眼中的耶穌: 是一個外貌平實,易於親近,與我一起分享歡樂、說笑、陪我做任何事的耶穌」。
近半年的反修例運動,她坦言自己曾感到灰心失意,她把這心情以插畫展現,提醒她學習向主交託,期望在絕望中想到帶給人懷有希望的天主,「並藉著主的話,提醒我們要與惡分開」。
就如去年十一月初在將軍澳警民衝突期間科大學生周梓樂於附近停車場墜樓,最終不治,至今公眾對事件仍有疑慮,在周梓樂去年十一月八日離世當天,她畫下耶穌抱緊青年的圖像,並寫下「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路廿三43)她後來也畫下耶穌抱著梁文的插畫並引用聖經:「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命是由此而生。」(箴四23)
她說:「當看到許多事情不由人能夠控制, 內心很憤怒,但也要提醒自己別讓心中的憤恨成為惡的一部分。」
插畫援引聖經喚起共鳴
梁翠珊的工作扎根信仰,她為豐富信仰, 工餘時進修宗教研究,更修讀社工和輔導,並先後取得碩士資格。去年十一月,她在朋友的鼓勵畫下手機貼圖「耶穌與梁文—— 香港加油篇」,從信仰傳遞正面信息,至一月中已有一萬三千百多人下載,她沒想到引來迴響,「面對這時期更需要向外帶出鼓勵性的信息,希望有耶穌的陪伴帶給所人心存盼望」。
她有份參展的「善光同行」藝術畫展剛於一月十八日完成,她以塑膠彩畫下的《小城.耶穌》作品,以黑夜中的獅子山為題材,山下的聖家,在耶穌嬰孩發出的光芒,以及山上人鏈扣連的燈光閃爍,才令漆黑中的黑夜帶來曙光。
她說作品在香港自去年發生的反修例事件下繪畫,坦言當刻難以在絕望黑暗中找到希望,「現在香港的情況便是此刻我面對最黑暗的時期」,她說在整個歷程裡,港人關注反修例事件,要從絕望中找希望並不容易。然而在構思畫作的過程中她回憶港人無數次的微小行動令她動容,「例如港人透過人鏈表達訴求,人的參與讓我看見希望」,正如耶穌也在不安和逃難的狀態下出生,因著基督降生所發的光芒,也令世人去尋找真光,她期望即使面對困厄,也因主的臨在共同努力保護微小的希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