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鼠咬天開

期數
3963
刊登日期
2020.01.31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2 月 02 日 獻主節

今年是鼠年。十二生肖中,鼠並不高大威猛,卻佔據了地支的頭位,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若熟悉中國古文化背後的神話哲學,便容易領略個中奧秘。古人的想法之所以難解,常是因為許多當時人人耳熟能詳,而又相互勾聯的俗見早已湮沒。《莊子》一書就保存了許多令後人費解的神話,在〈大宗師〉一章,就有這麼段關於「道」的話,值得端詳:「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可見……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 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譯為白話文,即:「道是真實有信驗的,沒有作為也沒有形跡;可心傳而不可口授,可心得而不可目見;它自為本,自為根,沒有天地以前就已存在;它產生了鬼和神,生出了天和地;在太極之上卻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卻不算深,先天地存在卻不算久,長於上古卻不算老。狶韋氏得到它,用來整頓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來調和元氣;北斗星得到它, 永遠不會改變方位;日月得到它,永遠運行不息……黃帝得到它,可以登上雲天,顓頊得到它,可以居住玄宮;禺強(人面鳥形的北海之神)得到它,可以立於北極;西王母得到它,可以安居少廣山上……」

莊子列舉了多位往古以來得道的聖人, 排在第一位的是豨韋氏,之後才是伏羲、黃帝、顓頊、西王母這些大名鼎鼎的神物。可見這豨韋氏淵源甚至還要比後世傳說的三皇五帝更加久遠。他是何方神聖?從先秦古籍還保留的片言隻語看,是一古帝(即某族祖神)之名。從字源看,「狶」是呼豬之聲, 亦為豬跑之貌。遠古時豬曾是非常行時的崇拜物,紅山文化就出土有不少玉豬龍。有人甚至言之鑿鑿地考證出,連伏羲、禹、黃帝、周等這些上古史上的響亮名號,字源都與豬有關。「豨韋氏」分明是端坐北天的豬神,排在得道者首位,令人思疑,在遠古, 他是比伏羲們更重要的創世之神,後來才湮沒了。莊子說,豨韋得了道便「挈天地」, 之後伏羲才有可能「襲氣母」。「挈」者提也,「襲」者繼也,「血為氣母」,即承繼「元氣之母」即「血氣」。莊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排比,也許是因為,古人相信天樞為正對北極的北斗,製訂的曆法也設定開天辟地該是在冬至日,而遠古時冬至祭北斗用的正是豬牲,這才會讓世人把豬的形象與北斗七星和北天極的方位聯結起來。在中國古代, 這一片星空被認為是諸天星宿圍繞旋轉的中心,天人相應,對應的是人間天子及其宮室。豬的形象是那麼尊貴。難怪漢代有逝者手中握豬的葬俗,即把玉豬或石豬放在手裡握著來陪葬。

   十二生肖中「亥」對豬,是十二地支的最後一個,位在重新洗牌的「子」之前。「子」穩坐正北,「亥」在「子」前,居北而偏西。亥為北方三支,屬水而色黑。而二十八宿的奎宿又稱「封豕」,古人把這系列星星組成的圖案視為大豬,或像用兩頭豬的皮製成的充氣皮囊。子時夜未央,老鼠正好出動。天既開於子時,亥時即還在混沌之境。子時老鼠咬破亥時那個有如兩頭豬合體的「封豕」大皮囊,鼠咬天開,伏羲才得「以襲氣母」……知道這上古玄學背景,十二生肖中「子」為何一定配鼠,便容易理解了。(鼠年說鼠·上) 

廣告